返回

2018-05-21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作者:李云侠 时间:2018-05-21 阅读:232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威宁帮扶残疾人工作小记
记者 李云侠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十八大会议上提出的宏伟目标,也是党中央对群众的庄严承诺。
  作为贫困群体中的特殊人群,残疾人帮扶如何展开?威宁是人口大县也是贫困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残疾贫困人口15854人。这一个庞大群体,如何拔出穷根迎来小康,成为县委政府民生工作日程表上的一大问题。
  从2013年正式提出“精准扶贫”概念到2018年决胜小康冲刺期,从制定残疾人兜底保障政策到引导残疾人创业就业……威宁以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为目标,以残疾人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为导向,立足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完善残疾人福利政策,科学合理制定补贴标准,逐步提高补贴水平,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全面建立完善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全县残疾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不掉队。
  2017年8月5日,马关继的“小马盲人按摩店”开业。
  开业筹备期间,马关继在家人和残联等部门的帮助下,租房子、买设备、搞装修,县残联还为他免费配备了电脑。
  开业后他踏实肯干,凭着精湛的按摩技术生意一直红火。
  马关继感慨地说:“我终于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按摩院,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感谢残联,感谢大家让我拾起生活的希望和勇气,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给客人提供最好的服务,给残疾人创造工作的机会,为残疾人的家庭减轻负担。” 
  2013年,因为失明长期“困守”家中的马关继听说县残联在统计残疾人信息,并将安排去培训学习。他燃起了“凭自身的能力挣钱养家”的强烈愿望,迅速去报了名,踏上了县残联组织的前往贵州盲人按摩院的培训行程。
  培训课堂上,马关继凭声音、触感认真学习老师教的手法和理论,每天坚持练习。通过艰辛的努力,2014年,马关继取得了盲人按摩的初级职称。
  后来,马关继又四处奔走自学,通过不断努力,他的按摩手法及理论修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16年获得了中级职称。
  在威宁,像马关继这样的残疾人还有很多,像他一样在县残联和社会各界帮助下成功创业就业的人也有很多。
  针对残疾群体的特殊情况,威宁健全完善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方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残疾人维权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精准帮扶的开展,一大批残疾人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效益。
  2017年,威宁累计为11509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618.72万元,为11902人重度残疾人发放困难生活补贴1196.638万元;针对残疾人意愿,开展不同的技能培训,培训残疾人339人;对96家残疾人创办的企业、农村种养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资金扶持,发放扶持资金115万元;在全县68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按比例安置了114名残疾人就业;实施“圆梦大学·立志成才”主题活动,为51名2017年新录取的残疾大学新生发放困难补助10.2万元。
  通过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活动,全县数万名残疾贫困群众得到了帮扶,学会了能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实用技能,实现了创业就业,在同步小康的路上,残疾群众奋力向前追赶,争取“不掉队”。
  在同步小康的路上,我们的目标是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残疾贫困群众更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只有他们同步小康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