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5-23

“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

作者:陈美群 时间:2018-05-23 阅读:268


   彭芳珍是小海镇小海社区大地组的一位农民,今年58岁。
  5月15日下午,记者见到她时,她刚从马铃薯地里回来。
  说起现在种地的感受,彭芳珍笑着说:“现在种地的条件真的很好,油路修到地埂边,种植遇到技术上的困难,镇里的工作人员还会来指导我们,原来种植包谷的地现在都用来种经济农作物,不仅产量增加了,经济收益也好了,现在我觉得当农民还是很幸福的。”
  “近年来,威宁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住房、生活用水、用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村民们这样说。
  彭芳珍回忆以前通过家门口的道路时,一脸无奈的表情。
  “以前我们从镇里买点家用品都无法运进来,要用背,除了运日用品不方便外,还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就好了,你看,水泥路就修到我家门口。”彭芳珍笑着说。
  变化大的不仅仅是道路修好了,还有住房也得到改善了。
  彭芳珍告诉记者,在7年前她家7口人就挤在3间低矮破旧的土墙房里,特别害怕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由于常年屋里潮湿,有很多虫子和老鼠,现在彭芳珍想起以前的日子心里还会发凉。现在,她家盖起了两层楼的平房,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日子越过越有希望,越过越幸福。
  今年60岁的大地组村民黄述敏对现在的生活变化也有很深的感触。
  “过去我们吃的水都是从离家几里地之外挑来吃,现在自来水直接接到厨房里。还有用电,我们经历过点煤油灯的时代,那时候都没想到现在的生活会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农民能过上现在的生活真是很好了”。黄述敏高兴地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农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主要是现在的国家政策好,自己的生活发生了极大改变。
  在小海社区,全都是像彭芳珍、黄述敏这样幸福的农民,有的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过上了幸福生活;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国家政策的帮扶脱了贫踏上了致富路;有的还在奋力拼搏,努力行进在脱贫致富的路上,离脱贫致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从自身的感受来说,道路、住房、生活用水、用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方面来看,现在农村真的是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通过努力脱贫致富,大步奔向小康了,大家手头有钱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小海社区支部书记李贵宁如是说。
  沿着一条宽敞、干净和平整的水泥路,记者来到了小海镇松棵社区。
  时下,走进松棵社区的田间地头,满目苍翠。马铃薯长势喜人,半夏绿叶铺地。一个个新建的智能大棚连成一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我们这里的种植模式从以往的零星种植变成了今天的连片种植,从原来简单粗放的传统种植方式改变成今天的精细化管理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民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松棵社区支部副书记李宗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