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5-25

生态畜牧业助力威宁脱贫攻坚

作者:赵琴 时间:2018-05-25 阅读:211


   威宁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县,具有“畜牧之乡”之称。物产资源种类繁多,332.5万亩耕地、242.6万亩林地、320万亩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威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 打造特色品牌
 
  威宁有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地方优良品种有贵州黑山羊、贵州半细毛羊、威宁黄牛、威宁鸡等,培育品种有贵州半细毛羊,引入品种有考力代羊等。这些畜禽品种经长期的风土驯化,已经适应威宁气候和饲养管理条件,成为畜牧发展的当家品种。
  在搞好本地优良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同时,威宁还十分重视地方品种资源的利用,在保留地方品种肉品风味和适应性的同时,引入优良畜禽品种开展杂交改良工作,生产商品畜禽。引入杜洛克与可乐猪杂交,生产杜可火腿原料猪,效果十分明显。引入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等冻精与威宁黄牛杂交。据测定,杂交一代牛24月龄体重分别为:西威杂293.4公斤,安威杂318.3公斤,利威杂302.0公斤,分别比威宁黄牛(威宁黄牛172.6公斤)提高69.99%、84.41%、74.97%,显著提高了农户养殖效益。
 
加强疫病防控 确保产量提升
 
  为加强禽畜疫病防控,威宁层层落实责任,由畜牧局抽调技术骨干,深入乡镇开展跟踪指导。各乡镇集中兽医技术人员、村防疫员进行技术培训,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免疫注射队伍开展免疫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免疫工作任务。
  通过加强免疫,强化疫情监测。截至目前,注射牲畜口蹄疫疫苗125.84万头(只)(猪62.86万头、牛24.53万头、羊38.45万只)免疫密度达到应免数的100%;注射禽流感疫苗145.68万羽(其中鸡139.64万羽,鸭3.35万羽,鹅2.69万羽),免疫密度达到应免数的100%;注射猪瘟疫苗15.29万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15.87万头;注射小反刍兽疫疫苗15.24万头,免疫密度达到应免数的100%。动物疫病监测以定点监测和专项监测为主,完成牛血清监测130份,口蹄疫127份,布病130份,野鸟粪便345份,禽双价棉试子321份;送省中心野鸟粪便150份,禽双价棉试子150份。
  在保证规模养殖场牲畜出栏检疫率达100%的基础上,加强散养动物的产地检疫,完成动物产地检疫5.8093万头(只)(其中生猪3.6613万头、牛0.9526万头、羊1.1954万只)。在县屠宰场派驻检疫员严格查证验物,确保动物产品安全,完成屠宰检疫数为3.281万头(其中:猪3.2175万头、牛羊0.0635万头),检疫率达100%,检出病变肉尸8头,均作无害化处理。
 
加强招商引资 强化示范引领
 
  通过项目整合扶持和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极为迅速,已发展到265个。比较突出的有雪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饲喂贵州半细毛羊),威宁种羊场的场带户养殖合作组织等。在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组织的同时,规模养殖也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发展养殖小区148个,养殖大户(场)220个。
  龙头企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近年来威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威宁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威宁“金鸡产业扶贫项目”蛋鸡养殖示范园、贵州乌撒高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建成项目可通过基金分红、就业等方式带动威宁县贫困群众精准脱贫,同时以公司+科研所+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主要进行肉牛、羊养殖、保鲜黄牛肉销售与适度规模发展能繁母牛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带领农户共同致富。
  公司围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主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就业、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城市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