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到黑土河
作者:子也 时间:2018-05-29 阅读:338
弹指一挥间,二十八年过去了!
第一次到黑土河是一九八九年春节后的正月十八。那时我刚从羊街中心小学调到文广局工作一年多时间,按县委要求全县各科局都得组织一支“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到所分到的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文化局便被分到中水区黑土河乡,这样,我便有幸认识了黑土河。
黑土河解放时叫黑姑乡,一九五八年撤乡并入中水公社,一九八四年撤公社改为乡,一九九一年改小乡为正科级乡,二零一五年改乡为黑土河镇。我去时黑土河还是小乡。
黑土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青山寨子和木槽梁子中间,一条清清的小河河畔几十户人家组成的村落,最好的建筑便是建于五十年代两层土木结构的乡政府瓦房,而古老的房屋是过去黑土河土目安成姬家窗户上都雕花的板壁房子了!在黑土河半年多的工作中,除了每月十一日从黑土河走路到中水区花桥,一元钱搭乘高坎子至昭通的公交车到昭通客运站,第二天再花五元钱坐昭通至威宁的客车回单位领五十六元五角工资和报一天一元钱的下乡补助,其他时间都在乡里工作。
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工作队三人(文工队干部杨林,文管所干部刘世明)没有请假,在乡里认真开展工作。每星期的赶场天,利用高音喇叭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为了解决群众照明问题,请供销社黑土河分销点的负责人文华军到中水供销社调来五桶煤油供应群众,每家农户都能买到一斤。为了更好的开展教育活动,利用星期五下午为黑土河小学师生做专题教育讲座。平时便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春耕春种、计划生育、治理乱砍滥伐、乱开采煤矿等工作,为了更好的了解基层情况,我们走遍了黑土河的村村寨寨,上到接仙水乡的黑土河源头,下到黑土河下游的土基寨。
为了更好的搞好春耕春种工作,我和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习朝海亲自到区公所找农技站的领导;为了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工作队和时任中水区区公所副区长的王兴光,冲锋在前,披星戴月的深入村寨;为了治理乱砍滥伐,乱开乱建小煤窑,与乡党委书记余敏华,乡长施宗明,副乡长习朝海、王建波,武装部文部长,管财政王绍忠,食堂的苏学学等从子夜出发,直到东方破晓归来。
在黑土河的日子,我们做了两件最有意义的事情。一是修复了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黑土河小水电站。它每晚为乡镇府和周边几十户人家带来两个小时的光明。为了修复电站,我和杨林请施乡长带我们到看管电站耿师傅家,问明不能发电的原因是水轮机轴承坏了和水渠被泥沙填满的原因后,我们四人便到电站发电房查看水轮机生产厂家,当大家七手八脚的打扫干净发电房,在水轮机锈迹斑斑的底部找到了生产厂家是我省习水县农业机械厂,在场的每个人都激动万分,回乡政府后,马上请中水邮电所的同志查找习水县农机厂的电话号码,第二天邮电所打电话告知找到了习水县农机厂的号码,我马上联系习水县农机厂,讲明情况后,他们分管业务的副厂长答应我们一定生产出轴承,价钱是每副轴承二十元钱,但要我们派专人去取。
我将修复黑土河小水电站的情况向中水区委李书记和县文化局安局长汇报,得到领导的同意后施乡长我们便马不停蹄的出发,那时正值学生到处游行,火车、汽车都空空荡荡,一点都不拥挤,通过来去四天的努力把轴承取回,两天把水轮机修好,接着动员全乡干部职工和学校师生用一天时间给水渠清淤,六月二十日一次发电成功,当晚的黑土河乡政府所在地点灯光星星点点,犹如天上的群星闪烁。
二是在黑土河举行了一场文艺晚会。当黑土河每晚有两小时的供电后,我有了请局属的民族文工队到黑土河搞一场文艺演出的想法。我将这一想法向局领导安、杨二局长汇报后,得到他们大力支持。便把演出时间定在八月中旬的十八号,那时的天气正值七月流火的季节,县文化局到黑土河演出的消息,以一传十十传百的形式传开,让黑土河的老百姓期盼了几天。文艺演出的晚上,海戛、坪山、水塘、高山、半坡、中坎、落井等村寨的群众打着灯笼火把来乡政府看戏,他们行走的路线如一条条火龙在黑土河两岸黑色的山野盘旋,她们渴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眼神至今还历历在目,灯火辉煌的乡镇府门前晒坎被看戏的群众围得水泄不通。当金辉和邓广蓉主演的彝族舞蹈《阿迈啃》、徐伟业和杨卫英、张爱云主演的小品《乡场上》,赵冬、李军、蔡辉、杨玉明等表演的舞蹈以及欧阳旭耀演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都获得观众的热烈欢呼和阵阵掌声。那晚热闹的场景至今还非常难忘……九月上旬,接到县里的通知,让工作队国庆节前收队回原单位工作。九月二十日我把工作总结交中水区委、寄县文化局和县委宣传部,得到上述三个部门的同意后便于九月二十六日离开黑土河,要走的时候,余敏华书记和施宗明乡长、文部长分别请我们到他们家作了一次客。走的当天早上,余书记还率政府所有工作人员把我们送到五一桥边,当时的情景感动得我们三人说话哽咽,只有泪水顺着脸颊慢慢滑下,在中水区公所休息时,三人约定十年后再到一次黑土河。而那时的我满怀离别之情,便用草海烟盒写下了:
我轻轻的离开你,仿佛离开我妻子;
眼前熟悉的一切,我只带走我自己。
青山梁子的微风,给我丝丝凉意,
黑体河畔的草地,留下我数不清的足迹。
土基寨的秀丽,装饰着你的躯体,
我在你的怀抱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波光粼粼的河水,养育着各族勤劳的人民;黑土河电站,让这里变成了银河系。
别了,黑土河,绿色的山野,红色的土地。我忘不了你,粗狂、好客的父老兄弟。
我轻轻地离开你,我只带走我自己;
眼前熟悉的一切,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后来该顺口溜被起名《别了 黑土河》发表在一九九零年总第二十期的《南国诗报》,一九九四年又被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草海晨曦》收入。
十年后,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我,刘世明和杨林三人践行了十年前的约定。这是我第二次到黑土河。当时请县科委驾驶员与我们同行。此刻的黑土河乡和过去一样,公路还是那条公路,五一桥上的路面比十年前更加破损,黑土河水变成了煤矿水,老政府的瓦房还在,安成姬家板壁房不见踪影,新的乡镇府变成一栋二楼平房,拖煤的“山地牌”小货车却络绎不绝。在乡镇府和朱书记、食堂的苏学学吃了顿便饭,和他们在老政府瓦房前照了张合影便离开了。在昭通地委接待所过夜时,我在随身的《记事本》这样写到:
我生活过的地方我的河
你昼夜唱着欢快的歌
我在你的怀抱里洗衣服洗脚
用你淘米 煮饭……
你给过我好多快乐……
十年后 见到你我的河
一腔黑水 两岸白沫
乌黑的石头替换了 青青水草
欢快的小鱼成为 记忆的传说
你为何如此难看 如此寂寞
我可怜的河
……
这几句话后来被起名叫《可怜的河》收入2005年远方出版社出版的诗集《飞去飞来的鹤》。我们三人在昭通住了一宿,带着遗憾,完成了十年前的约定。
去年十一月,也许是霜降来得早的缘故,黑土河的山峦可谓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秋色美不胜收。在黑土河镇苏介华书记的邀请下,我和画家陈大华、王景、摄影家祝庆、黄建宁、施宇一行八人前往黑土河采风。这是我第三次到黑土河。
这次采风活动让我很兴奋,因为走的路不再是十八年前从中水镇扇子田到青山梁子至黑土河的路。而是从仙水梁子山脚下的威昭公路交叉口,沿着黑色的柏油路,用四十多分钟的时间便到了黑土河。
黑土河镇政府,没有其它乡镇政府的高大尚,它像其它乡镇的村委会的办公场所,很接地气的静静地躺在黑土河左岸,路过的黑土河小学和中学是当地最好的建筑,五一桥上的路面也平坦了许多,黑土河的河水也比过去清澈。黑土河小电站虽被撤除,但三十五万千伏的高压电却让千家万户用上照明电。昔日被煤炭水染黑的河床,现在两岸挺拔着一株株挂满金色树叶的滇杨,新建的公租房和移民小区洁净地依山矗立。给人的第一印像是这里是非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在镇政府,我们一行受到了镇长管育恒和宣传委员小虎的热情接待,听完我们采风的计划,他俩便陪同我们到高山社区采风。沿途山坡上的栓皮树、野生漆树、枫叶树在绿色挺拔的华山松林间以红、黄、橙的色彩镶嵌,把整个山野渲染得五彩夺目。让人似乎走进了两千年前诗人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
车上,管镇长告诉我,黑土河近几年的生态环境好了,高山半坡社区的苗族同胞还发现了绝迹几十年的岩羊……正在我俩谈兴正浓时,“扑”的一声,从路边的树林里飞出了几只野鸡,从车窗前一跃而过,车没走多远又有两只灰色的野兔横穿马路,看着这样的生态环境,我为居住在这天然氧吧里的人们衷心的祝福。
在高山社区的高山牧场里,看着一群群悠闲的绵羊在无忧无虑的啃食秋草,秋阳下的牧羊人,自由地挥动鞭子的情景,让我们摄影家举起了镜头,画家打开了画夹。这优美的《秋高牧羊》画面,却走进了我的记忆。
太阳开始偏西,我们又驱车前往青山梁子的半坡社区,昔日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已被进村入户水泥路所替代,昔日的茅草土墙房全变为具有黔西北特色的民居,在“脱贫攻坚讲习所”听了苗族同胞准备脱贫的计划和安排,在社区的小广场上体验了他们的歌舞艺术,看着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我真诚的祝福他们永远幸福。
当晚,住在黑土河宾馆的我们一行,被白天所见所闻而感动得睡意全无。集体商议,为镇政府创作一幅四尺整纸国画《生态黑土河》。通过多人的勾画,历时三个小时的努力,画作于凌晨两点完成。
此刻的我,想到明早就要离开这个年轻时依依不舍的村庄,心里自然而然的就想写下几句什么?为了能够记住,便在手机的留言栏目里输入:
生态黑土河 绿色的山野
醉人的歌 好客的乡亲
把您待为亲人 优美的小镇
在青山梁子下闪烁
哦 黑土河 乡恋之河
哦 黑土河 恋爱的歌
你将在祖国“乡村振兴战略”中
演绎自己的旋律 奏响时代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