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5-29

让青春在工地炫彩

作者:方国俊 时间:2018-05-29 阅读:262


 让青春在工地炫彩
——奋战在威宁易地扶贫搬迁工地的“90后”逐梦人
通讯员 方国俊


  在乌蒙之巅的威宁,在云贵高原深处易地扶贫搬迁工地,中交二航局威宁项目部有一群 “90后”逐梦人,他们在高海拔、日照强、温差大等高原气候考验下,用汗水书写青春的底色。
 
魏国卿:工地上学会报喜不报忧
 
  魏国卿,中交二航局项目技术员,1993年出生,来自甘肃酒泉。2016年7月四川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毕业。
  今年4月份,五里岗D区项目进入千人大会战。魏国卿抽调到安全协管员队伍中。威宁早晚温差特别大,加上经常爬上高楼,吹风受凉后,壮实的小伙子也感冒了。这一感冒就是一个多星期。然后,他却没有把感冒的事情告诉父母。他说:“咱们在外面报喜不报忧。年轻人需要实践,辛苦是正常的。不吃苦就不知道工作的乐趣。其实工作中能为我们自己长很多本事,积累经验。”工作之余,他正在积极备战马上开始的二建考试。
 
姚云琦:成为了家中妹妹的骄傲
 
  姚云琦,中交二航局项目技术员,1995年出生,来自重庆。2016年7月长春工程学院测绘专业毕业。
  姚云琦的父亲经常在妹妹前夸奖他:在大学期间就入党了,而且进入了大公司工作。姚云琦感谢建筑公司给予了年轻人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他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挤时间学习,补己之不足,才能更快地成长。”白天,他每天泡在工地。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总是抓紧时间学习,熟悉图纸,研究图纸,做CAD图。通过不断的学习,工作技能明显提升。去年被评为公司的优秀党员,今年荣获公司优秀团干。
 
肖渊:最开心的事是成果获奖
 
  肖渊,中交二航局项目技术员,1994年出生,来自湖南邵阳。2016年7月湖南工业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
  作为五里岗D区项目的一名技术员,肖渊和大家一起在工地上摸爬滚打,度过了去年打桩最艰难的日子。他和团队一起,以《提高岩溶地区大直径灌注桩施工质量合格率》为课题开展现场技术攻关,经过5个月的艰辛付出,旋挖灌注桩桩基工程顺利完工。他亲自执笔撰写QC成果,荣获了中交二航局质量管理QC成果三等奖。他说,成果获奖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他和小组成员通过现场技术攻关,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都得到提升。
 
王灿:从钢厂到工地的华丽转身
 
  王灿,中交二航局项目技术员,1990年出生,来自湖北大冶。2010年6月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毕业。
  王灿过去在钢厂工作,2017年3月转岗到工地当了一名技术员。早在2015年,他就在为转岗建筑行业积极充电。3年时间,他先后通过了二级建筑建造师、二级机电建造师、一级建筑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四门职业资格考试,实现了从钢厂到工地的华丽转身。王灿说:“原来考证是为了挂着有钱赚。现在当我考下一个又一个证之后,给我带来了巨大的荣誉感和自信心。而且我现在从事建筑这一行,更觉得是学有所用,对将来在建筑行业的成长很有帮助。”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正是这样一群乐于奉献的“90后”,他们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了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安居梦,不畏艰苦,矢志不渝地坚持着自己的青春梦想,学在工地、干在工地、成长在工地,让青春在工地炫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