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九个强化”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发展
作者:赵琴 时间:2018-06-08 阅读:214
本报讯(通讯员 赵琴) 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威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打造,通过实施“九个强化”措施,不断推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发展,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
威宁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马铃薯100万亩以上第一种植大县,全县耕地378.4万亩,拥有发展马铃薯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年来,威宁通过实施“九个强化”措施,不断推动马铃薯产业绿色高效、转型发展。
强化扶贫基金带动。申报马铃薯组培、原原种生产等项目产业扶贫、马铃薯现代设施农业项目、马铃薯大田生产项目等基金,全面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有力带动全县种植马铃薯农户脱贫致富;强化马铃薯良种育繁体系建设。建立原种基地,扩繁一、二级种薯,基本满足中国南方脱毒种薯供应需求,抓好专用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示范和选育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广种植;强化优质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发展、突出品牌的要求,力争到2020年建成优质商品薯基地。
强化市场营销。建立马铃薯协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电商平台等各种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引进全国大型果蔬市场——江楠市场入驻威宁,助推马铃薯产业品牌销售;强化质量和市场监管。加强马铃薯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积极开展地方标准制定,制定威宁马铃薯生产标准,强制实施质量检验认证、建立质量追溯等制度,严格的疫病监测和质量检测体系,通过“智慧威宁”中的“智慧农业”项目来组织实施;强化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和发展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生产线,积极发展马铃薯精粉、变性淀粉、速冻薯条、膨化休闲食品和马铃薯主粮化加工业,带动产业优化升级。
强化品牌创建推广。以“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统领,着力培育“威宁洋芋”区域公共品牌,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强化发展模式创新。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供完整的繁育、生产、加工、销售等服务,为全县马铃薯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建设。鼓励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马铃薯生产”,稳定马铃薯市场,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服务。充分利用“五联”促“三变”改革经验,联合组建合作社,实现优质脱毒种薯种植面积全覆盖,带动马铃薯种植农户增收致富。
通过“九个强化”措施的实施,威宁马铃薯从麻洋芋、粉果洋芋、乌洋芋等发展到现在的高淀粉型、低淀粉型、鲜食型、加工型、并用型等的早、中、晚熟18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从50年代的13万亩发展到2017年的170万亩,年均单产从410公斤提高到约2006公斤/亩,2017年全县鲜薯总产量突破341万吨,总产值62亿元左右。威宁将抢抓马铃薯主粮化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快马铃薯产业转型发展,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让大产业助推大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