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总工会“组合拳”助力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作者:卯欣悦 时间:2018-06-11 阅读:246
本报讯(通讯员 卯欣悦) 威宁现有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0个,搬迁群众2183户10521人。县总工会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工会.促就业”行动为抓手,适时在10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立工会组织,发展会员5716人。通过强化阵地建设、创新管理、提供就业援助和困难救助等措施,推动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得以实现。
强化阵地建设,打造“党工共建”工作体系。按照“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党工共建”的工作思路,积极协调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重视支持基层工会工作,并为工会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条件。全县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县总工会每个均投入资金1-2万元作为阵地建设费用。
创新管理,做好搬迁群众服务管理工作。在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对搬迁群众施行“双楼长”负责制管理模式,楼长分别由社区工会干部和威宁经开区总工会干部组成,具体负责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同时为搬迁群众开具就业推荐证明、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这一创新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对搬迁群众的服务管理,在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得到推广。
提供就业保障,帮助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劳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收集、梳理、发布就业信息,整合资源对搬迁群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同时采取“五个一批”(即企业解决一批、周边建筑行业解决一批、自主创业解决一批、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劳务输出一批)帮助搬迁群众就业。截止目前,搬迁群众已实现就业2886人。
开展帮扶救助,温暖搬迁群众。积极配合扶贫、民政等部门,对搬迁群众开展临时救助,确保资金、物资发放到位。认真落实贵州省总工会《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工会困难会员福利费(困难补助费)发放方案》要求,督促指导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基层工会开展对困难会员的摸底、筛查、审核申报和信息录入工作,审定符合建档立卡标准的困难会员1842人,争取到省总工会投入“送温暖”福利费(困难补助资金)9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