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6-13

大山脊梁 乡村园丁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8-06-13 阅读:208


 大山脊梁 乡村园丁
——新发布依族乡出水小学教师朱发斌的爱心故事
记者 陈武帅



朱发斌在辅导学生做作业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分钱,只有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才最具有价值。”新发布依族乡出水小学教师朱发斌在写给一滴水基金会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10年来,来自黔东南锦屏县的苗族教师朱发斌坚守在偏远的乡村小学,不仅教书育人桃李芬芳,还想方设法改善教学环境,在孩子心里播下感恩的种子,成为山村爱心搭桥人。
 
  一架破马车,翻山越岭来到“四不通”学校开启“爱的教育”
 
  2008年7月,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朱发斌成为一名特岗教师。当他一路辗转乘坐火车、大巴车、再换乘面包车抵达龙场镇时,迎接他的是一辆破烂的马车,这是校长特意为他安排接风洗尘的车辆。
  “一辆面包车把我送到了龙场镇,一辆马车停在了我面前,一个 ‘驾驶员’一手牵着马缰绳,一手指着马车叫我上车。”朱发斌回忆说,经过大约三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他要去的长海小学。
  当时的长海小学是个水不通,电不通,路不通,网络不通的“四不通”学校。
  长海小学生活环境极其艰苦,在朱发斌记忆里,这里买菜要走20多里山路,挑水要走 二三里山间小路,晚上只能与蜡烛相伴,多数时间方便面就是晚餐。
  时间长了,每当打开泡好的方便面,朱发斌就会自然地产生了呕心想吐的感觉。朱发斌也曾有过放弃教书的打算,但看到孩子们那求知似渴的双眼,他就再也不忍心离开了。朱发斌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许多人默默奉献,就能把落后山村的教育搞上去,就能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长海小学不但条件差,而且教学质量也比较滞后。为了教好孩子们,朱发斌虚心向同事请教。课余时,经常深入学生中,和他们交流、辅导;周末,他爬山涉水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慢慢地学生的成绩在不断上升,贫困的学生也慢慢地走出了因贫困而产生的心理阴影。
  朱发斌想起在大学时“一滴水善缘基金会”对他的帮助,至今他还记得“一滴水善缘基金会”的发起人周建新对他说过: “我们不需要感谢,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所能给予 的只有一滴水,我们希望将来你们也能做一滴水。”
  一滴水基金,搭建起爱的桥梁延续“爱的故事”
 
  2011年9月,朱发斌到新发布依族乡出水小学任教。出水小学建在半山腰上,教学环境更落后,没有教师宿舍没有学生宿舍,老师们挤在数十平方的教室改装的宿舍里,孩子们每天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上学。
  出水村和平组的18个孩子,每天上学必须要经过途沟小河,河上没有桥,遇到雨季山洪暴发非常危险。在寒冷的冬天,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衣服背着破旧的书包上学,在冰冷的教室里发抖。
  面对这一幕幕,朱发斌再一次和一滴水基金会建达公司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让他们来帮帮这里的孩子。
  基金会获悉情况后,给朱发斌立即寄来了20000元的临时午餐款和135本作文大全、265本新华字典、7台电脑、200个文具盒、500个橡皮擦、265个书包、165件衣服,及时解决了学生临时午餐问题及学习。
  2012年,朱发斌为学校争取到了资助修建食堂及购餐具款65200元、电筒款及营养餐补助款17204元、学生补助款6500元、教学楼及教师周转房启动金10万元,获赠一批文具用品和教学用具;2013年,他又为学校争取到修建教学楼及教师住房150万元;2014年,一滴水基金资助学生资料款2570元,贫困学生补助3500元,资助修建学生宿舍60万元。
  如今,出水小学教师宿舍建起来了,学生宿舍建起来了,途沟小河建起了爱心桥,朱发斌还联系爱心人士资助了新发乡30余名特困家庭学生。
  这一串串的数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具体的每一笔资助都被朱发斌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他想用这种方式表达他对资助公司的敬意以及让孩子们时刻心怀一颗感恩的心。
 
  一生教育情,守望山村教育种下“爱的种子”
 
  “朱老师待我像父亲一样,是他让我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常怀感恩之心,阳光快乐地学习。”在威宁思源实验学校读初中的龙仙娥说起朱发斌,满是感激。
  龙仙娥出身在一个贫困家庭,爸爸不务正业蹲监狱,妈妈离家出走,常年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性格孤僻。朱发斌常常和她谈心,并联系浙江爱心人士资助她,解决她求学路上的困难。如今,龙仙娥不但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还非常喜欢社会公益活动,她立志将来做一名像朱发斌一样的老师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焦燕燕也是朱发斌帮助的学生,她6岁时父亲去世,随后母亲改嫁,从小就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家里有四兄妹,爷爷奶奶无力支持上学的孩子。朱发斌联系爱心人士资助她上学,如今已在威宁九中读高中。
  爱的种子一旦种下,必将开出鲜艳的花朵。这些年,朱发斌联系资助的学生有30余人。
  10年扎根深山教育,朱发斌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四口之家。贤惠善良的妻子曹米松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承担着家里的大小事务,把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
  今年5月14日,在全国妇联颁发的2018年全国最美家庭和第十一届全国妇联“五好”家庭名单中,朱发斌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朱发斌用一颗爱心,与学生搭起了一座感情的桥梁,改变了学校的环境,他的爱心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本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同事们说起朱发斌,眼里全是赞许的目光。
  “我不求名利,目的就是让‘爱心’接力继续往下传承。我深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朱发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