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6-22

陆坪村:脱贫攻坚换新貌

作者:朱凡杰 时间:2018-06-22 阅读:522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聚焦贫困村”大型纪实专题系列报道(59)
陆坪村:脱贫攻坚换新貌
通讯员 朱凡杰

  陆坪村,距黑石头镇政府驻地35公里,现有村民333户17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5户931人,是黑石头镇最边远的村,也是该镇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陆坪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迎难而上,克服各种困难,脱贫攻坚取得新突破。
 
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铲除群众穷根
 
  陆坪村蔡田组与岔河镇、海拉镇隔河相望,是黑石头镇最偏远的村民组。因坡高路陡,只有一条“毛路”与外界联系,每逢雨季,车辆无法通行,若是要走出蔡田组,必须翻山越岭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这里的群众虽然勤劳,但无奈地皮薄不出产,往往是“辛苦种一坡,心酸收一箩”,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
  为了帮助群众挪出穷窝,铲除穷根,蔡田组被纳入易地扶贫整寨搬迁计划。 “故土难离”,很多群众不愿意搬迁。“乡亲们对这片土地是有感情的,不愿意搬迁我能理解,但不搬迁是没有出路的,永远是父辈穷、儿辈穷、孙辈穷,如此恶性循环。不论多困难,都要尽我们所能动员乡亲们搬迁,到城里谋发展、享幸福。”陆坪村党支部书记蔡朝华话语坚定,他是铁了心要让乡亲们挪出穷窝。为此,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一户一户搞动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乡亲们的思想工作做通了,顺利分到了搬迁房,也高高兴兴入住了,但新的难题又来了。按照规定,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入住新房后,旧房必须拆除并复垦复绿,而乡亲们舍不得拆除旧房,在他们看来,旧房再破旧也是他们一砖一瓦辛苦盖起来的,人虽不在里面住了,但感情还在。
  为了按时拆除旧房,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烂尾”,蔡朝华又带领村“两委”人员进城找乡亲们做思想工作。
  “拆除旧房是上级的规定,也是为了让大家能安心在城里住下,城里、农村两头挂念,哪里还能一心一意想发展、谋出路、搞致富。还是拆了,安安心心在城里赚钱养家实在。”
  “人都搬来城里住下了,旧房不拆除也有安全隐患,万一哪天塌了砸着人那可是要负安全责任的,对谁都不好,还是拆了省心。”
  像这样的话,蔡朝华每到一户都要重复着说好几遍,不过让他欣慰的是,乡亲们都很给“面子”,跑的次数多了,利弊说清了,政策讲透了,工作也就做通了。
  据悉,陆坪村2016年计划搬迁32户175人,2017年计划搬迁57户425人,2018年计划搬迁22户125人,总计搬迁111户72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1.96%。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群众增收
 
  “搬出去的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留下来的乡亲们更要搞好发展过上幸福生活。但乡亲们种了一辈子的玉米,到最后却种成了贫困户,当下,只有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彻底摆脱贫困。”蔡朝华说。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陆坪村结合自身自然及气候条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苹果产业为主导,多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布局已基本形成。据蔡朝华介绍,陆坪村共种植苹果1260.5亩,受益群众105户52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68人。另外还种植核桃600亩,辣椒150亩,大蒜50亩,花椒30亩。
  玉米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少,群众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大家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初见。
 
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转变群众观念
 
  要想发展致富,光靠勤劳是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转变观念。为此,陆坪村把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当作转变群众观念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各种类型、各种题材、各个方面的讲习活动。
  以往群众喜欢找各种理由大操大办酒席,不为别的,就为了争个“脸面”,出现“越穷越办,越办越穷”的不良现象,为了扭转这一恶俗,陆坪村充分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作用,组织群众大力宣讲上级有关制止滥办酒席的规定,向群众说清利弊,道明利害,经过多次宣讲,刹住了滥办酒席的歪风,切实减轻了群众的经济压力和负担。
  “以前群众了解政策靠的是新闻联播,现在群众熟悉政策靠的是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作为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讲习员的蔡朝华说,“每个月我们都会组织1次以上的讲习活动,请最知晓政策的人用最‘土’的话讲群众最关心的惠民政策,如精准扶贫、低保、惠农贷、农村危房改造等”。
  “通过参加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我不但弄明白了什么是精准扶贫,也知道了精准识别民主评议的‘九不准’‘五看法’‘六类重点’,对村里的工作也更理解、更支持、更配合。”经常参加讲习活动的村民陆小党说。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让群众熟悉了政策,转变了观念,同时也拉近了干群关系,“都是村干部定的”等闲言碎语止于听讲习,“不是因为政策不允许而是村干部卡着”的埋怨止于参加讲习,“一切要按政策办事,要按程序解决,要按规定公开、要按要求上报”的工作方式因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而深入群众内心。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改善群众生活
 
  温饱解决了,产业发展了,思想观念也开始转变了,环境卫生治理成为陆坪村“两委”急需解决的另一个难题。
  为了改变“脏乱差”的环境卫生现状,陆坪村积极发挥村级保洁员的作用,对公路沿线、河道、村寨范围进行常态清扫。成立了20人的环境卫生治理志愿队,由村委会主任担任队长,村委会副主任担任副队长,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本村环境卫生治理中来,主动清理垃圾、入户督促指导群众做好庭院卫生、深入村寨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宣传。
  “乡亲们几代人养成的生活习惯,一下子就改变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坚信,通过村‘两委’的宣传引导、志愿队的积极参与,一定能让乡亲们逐渐养成和树立‘讲卫生、爱干净、重健康’的生活新风。”蔡朝华说。
  经过治理,陆坪村环境卫生取得初步改善,公路沿线、河道变得干净了,群众不再随意倾倒垃圾,环境卫生意识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深度贫困是陆坪村的昨天,脱贫攻坚是陆坪村的今天,百姓富、生态美将会是陆坪村的明天。”——这不仅是党支部的心愿,也是大家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更是陆坪村父老乡亲们梦寐以求的新时代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