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边不“边”
作者:李玉荣 陈美群 许定华 时间:2018-06-25 阅读:264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聚焦贫困村”大型纪实专题系列报道(60)
田边不“边”
——新发乡田边村走上脱贫攻坚小康路
记者 李玉荣 陈美群 许定华
初夏时节,记者一行驱车去田边村采访。车子从坡顶的通村路七弯八拐之后,来到半山腰的村级办公活动场地。
抬望眼,狭长的夹皮大沟两旁,山峰高耸云天,山上树木苍翠,田野里马铃薯长势良好,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村主任王兴亮不好意思地说,新修的村级活动场所还未完工,这是老村级活动场所。
王兴亮告诉记者,田边村有3个村民组236户982人。虽说村子小,但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一度时期有88户399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年来,通过贫困户自身的努力和各级各部门的帮扶,已经脱贫43户,目前还有45户没有脱贫。
事实上,每一位贫困户做梦都想过上好日子。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直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如何让这部分农户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不但是县委政府、乡党委政府关心的大事,也是村支两委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国家大力实施的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 脱贫攻坚工作中,田边村抓住大好机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目前,搬迁工作有序推进,有的村民已经通过抽签认领到了房子。
“他们搬出大山的封锁,到县城五里岗,摇身一变就成城里人了,搬迁就是出路,脱贫不是问题。”村支书李吉亮说。
田边村一组是一个地质灾害点。每到雨季,村民们老是担心山体垮塌,常常睡得不安宁,好多村民做梦都想离开这个鬼地方。然而苦于没有出路,一直以来只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当脱贫攻坚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时,田边村的村民们沸腾了。他们即将在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中圆梦,好多村民高兴得几夜睡不着觉。
高么宁家就是其中的一户。6月7日一早,高么宁搭乘村上统一组织的车辆,高高兴兴地去城里抽签分房子。当看到自己将要搬进去住的房子的时候,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现在变成了现实。”高么宁高兴地说。
高么宁家有6口人,2个大人4个小孩,这些年,除了自身的疾病把高么宁折磨得疲惫不堪外,4个孩子的上学也让高么宁一家感觉压力大。一直以来,由于多种因素,高么宁家的家庭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他家成了名副其实的贫困户,住的房子破烂不堪,家里生产生活一直很艰苦。
“现在好了,不但娃儿中午有免费的饭可以吃,还有困难补助,孩子读书操心少了许多。搬到五里岗后,孩子上学也方便,我就到工厂找点活路做,条件会越来越好。”高么宁说。
而对于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的贫困户曹忠全来说,搬迁在他看来是最实惠实在的事情。这些年来,曹忠全带领一家老小,到广东等地打工,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曹忠全告诉记者,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大了,我们再不搬出去,简直没有出路,居住的地方危险不说,还发展不好。搬到五里岗后,我们出去打工也方便,再也不像现在了。
作为7口之家的顶梁柱,曹忠全说,孩子在五里岗的学校读书,能够接受很好的教育,自己在五里岗找活路做或是外出打工,都比以前好得多。
“虽然有点舍不得离开生活了几辈子的村庄,但是在这里一辈子就是一个鬼样子啊,两个字就是苦和穷。”曹忠全说。
听说附近好多人家即将搬离村上,要到城里生活了,这对下一批即将搬迁的贫困户吴小青家来说,内心的期盼更是激烈。“希望能早日搬出这个鬼地方,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吴小青说。
一个村庄3个组,不是每一个组都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200余户人家的村庄,搬迁毕竟是少数,对于没有搬迁的这部分群众来说,田边村开出的方子也很有地方特色。
“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在人民群众的努力下,我们通过大力发展经果林种植,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努力让他们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李吉亮说。
发展经果林是田边村的脱贫门路之一。据了解,近年来,田边村已经种植核桃2500亩,软籽石榴300亩,这些产业发展起来后,贫困户直接受益。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田边村前些年栽下的核桃树已经长得郁郁葱葱,开始挂果了,而今年实施的1200亩核桃正在生长中。
此外,大力发展养殖业也是田边村贫困户的脱贫之道。李忠诚、孔强理、陶小艳3户贫困户就是典型的代表。2017年,他们三家用扶贫产业发展资金购买了牛来喂养。如今,他们通过发展养殖业,顺利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我们也想早日脱贫致富,就是苦于找不到出路。听说过几天要来我们村里进行种果树和养猪牛的技术培训,我就前来登记了。虽然种了一辈子庄稼,喂了几十年猪和牛,但由于方法不科学,效益还是不好。”村民高桥英说。
离开田边村的时候,中午的阳光更加火热。我们祝愿田边村的未来更加“阳光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