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6-28

新田村斗贫记

作者:马召凤 陈秋梅 时间:2018-06-28 阅读:202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聚焦贫困村”大型纪实专题系列报道(67)

 
新田村斗贫记
记者 马召凤 通讯员 陈秋梅

  作为秀水镇的深度贫困村之一,新田村共230户人,其中贫困户147户。
  被卜多小河环抱的新田村,并没有享受到河流带给村庄过多的馈赠,相反,新田村缺水,村民们守在一个个硕大的山头“占山为王”,也守住了几代人的贫困。
  村干部们每每回忆起村庄里的往事都要指着穿行在大山里的那一条通村路,从路的过往开始说起。对于新田村来说,路的到来像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通村路连通“山里山外”,村里的产业发展借势贯通外部市场。新田村“两步走”闯出了斗贫发展的新路径,也闯出了全村经济发展的新未来。
 
“路通了,会好的”
 
   “你猜以前我们怎么运粮食出去的?”
  “我们压根就运不出去,就在这山头转着吃完了。”
  村民们这样和我们聊起了新田村交通的过往。新田村距离秀水镇政府并不算远,如今修好了通村路到政府不过半个小时的车程。而2017年之前,这里因为山大坡陡基本是一块与世隔绝的地方。
  “现在路通了,我们一定会慢慢发展起来的。”这是村民口中通村路的意义。
  2017年5月,17公里的新田村通村路建成投用,悬挂在高山之上的通村路像一条输送生命的血管,延伸到了新田村。紧接着,通组路建设相继拉开了序幕,今年2月份,11公里的通组路把各个村民小组连接上了,自此,一条主要“输血路”终于和各个神经末梢实现连贯互通,完成了新田村路网建设。
 
“产业能挣钱,再也不用往外跑。”
 
  “在政府准备修路的时候,我们村委就开始进行产业发展的谋划。”作为多年的老支书,新田村的村支书袁国银对于新田的发展有着极为深切的感受。从小生活在村子里的袁国银,曾经是一名教师,回忆起以前的新田村,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孩子们读书的那条路,每每下雨天,他都要负责接送孩子们,不然,山间的小毛路在下雨天随时让孩子们置身于危险之中。另外一个记忆,就是村子里的穷,村子里的产业只能满足自产自销,就地消化,这样的情况下,谈论发展简直就不可能。
  直到去年,依托通村路和通组路的建设,袁国银开始动员全村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新田村第一次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村民们渴望新的产业太久了,种植辣椒的规划很快得到村民的响应。
  2017年,新田村500亩辣椒面落地种植。为了保证村民的产业用水,村子里争取到了56个山塘修建资金,用于蓄水发展产业。今年,山塘全部完工投入使用,解决了村子里产业用水问题。
  然而,事实证明种植辣椒打开了新田村产业发展的新篇章,村民们在新产业的带动下逐渐有了致富的新希望。去年在外打工的袁路山辞去了工作,回乡和老婆一起种植辣椒,种植面积从去年的5亩增加到今年的8亩。
  “按照去年的价格,今年辣椒收入在3万元左右。”作为贫困户的袁路山说出了新田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希望:“产业能挣钱,我们终于不用再往外跑了。” 
  今年,新田村加大了辣椒种植力度,1000亩的辣椒种植涉及到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所有的辣椒种植户都与合作社签订了保底收购合同,产业发展有了稳定的市场保障。
  产业发展是一个村庄的发展根本,没有路产业发展无法走出外部市场,而没有产业,村庄发展没有长远活力。以路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村庄新貌。如今,新田村路网建设日臻完备,产业发展有了稳定保障,村民发家致富的决心也有了足够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