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6-28

女姑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   时间:2018-06-28 阅读:191


 (上接1版)
  家住女姑村六组的村民张才贵,家中八口人吃饭,负担较重。过去辛辛苦苦种一年地,到头来还是常常缺衣少粮。如今,党的好政策让他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主动拿出仅有的5亩地种植马铃薯。
  “今年马铃薯收成不错,平均亩产3500斤,如果一斤卖到0.8元,我家仅马铃薯就可以卖10000元以上。”张才贵说,除了马铃薯,家里还喂了1头牛、2头猪,闲暇时去基地务工每天可挣80元钱 。
  如今,女姑村马铃薯种植已初具规模,扶贫成效吹糠见米。
 
养殖基地:安格斯能繁母牛谱写致富曲
 
  站在高原牧场的高岗之上,眼前的景象不同于石门、中水,有别于勺甫、百草坪。
  记者走进女姑村肉牛养殖基地,蓝色彩钢瓦覆盖的一排排圈舍静卧在左前方的低洼处,旁边则是一座青贮场,员工生活区、隔离栅栏、蓄水池、参观道、行道树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有序而合理地呈现在视线之内。
  走近养殖场圈舍区,隔着栅栏的安格斯种牛显得有些惊慌,或提防着竖耳瞪眼盯着来客,或吹鼻子甩头撂蹶子跑开。据介绍,这批牛刚从澳大利亚漂洋过海,目前刚过适应期不久,还挺认生。
  “在石门养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冬寒时节,保暖和供料成为管理上的最大难题。”马旭说,经考察论证,安格斯纯种牛适应环境能力强,刚出生的小牛比其它牛抵抗力更好,因此成为当地的养殖首选,并且市场经济效益也能得到保证。
  据介绍,该基地采取“企业+贫困户+基地”模式,由县政府负责前期选址、土地征收、“三通一平”,由恒大集团负责养殖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引进纯种安格斯优质基础母牛,引进龙头企业贵州助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提供技术培训,吸呐贫困户务工,并带动贫困户种植青贮玉米、高产牧草增收脱贫。
  “基地总占地面积120亩,其中圈舍区面积1.8万平方米、青贮区5000平方米、饮水区180平方米、草料棚700平方米、员工生活区400平方米。目前已采购饲养安格斯纯种牛768头,单价20000元。”女姑肉牛养殖基地项目负责人苏云祥说。
  据苏云祥介绍,女姑海拔高,气温低,早晚温差大,常规饲养、防病御寒、育肥繁殖等问题都不好解决,特别是能繁母牛的养殖,喂养时需要针对发情期、配种前、配种后、产仔后等不同阶段,给出不同的营养配方,还需做好冬春季节的防病御寒工作。
  “产业兴,百姓富。”该村在贫困户利益链接机制上,采取政府主抓、村委主导、基地主营的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吸呐当地群众参与进来,不但年底能够享受分红,还可以优先解决劳务用工,初步实现了股东分成、技术培训、就近务工、牧草收益,可谓“一举四得”。
  在资金分配上,一头安格斯纯种牛单价为20000元,由政府协调信合统筹借贷12000元,利用扶贫资金解决5000元,恒大帮扶3000元,保障贫困户每家有一头牛的股份参与其中。
  目前,前来基地务工的村民有15人,男工月工资3000元左右,女工月工资2200元左右,这些村民,大多为当地贫困户。
  不但如此,女姑村还联合新民村借力种草养畜项目,在基地附近利用闲置荒山草坡,种植巨菌草130亩,转交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管理经营,养殖基地则按每吨450元优先收购草料。
  “现在,我在基地里务工,还可以参与基地分红,收入比种苞谷洋芋划算多了。”贫困户张润学乐呵呵地说。
  “基地建在家门口,打工不再往外走。老人不空巢,儿童不留守,媳妇不会跟着别人走。”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展望未来,女姑这个诗意的地方,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