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6-29

调整产业谋脱贫

作者:夏超 罗喜贵 唐爱梅 陈俊峰 时间:2018-06-29 阅读:214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聚焦贫困村”大型纪实专题系列报道(69)


调整产业谋脱贫
——访龙场镇深度贫困村乐坪村
记者 夏超 罗喜贵 唐爱梅 通讯员 陈俊峰

  龙场镇乐坪村全村辖6个村民组,今年,全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种植青薯9号马铃薯、烤烟、魔芋、鱼腥草、苹果等产业近2000亩。
  随着组组通公路建设在全村全面启动,宽带安装进村入户,乐坪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老水井组:小魔芋彰显大魔力
 
  在老水井组,32岁的村民赵月种植了5亩魔芋,亩产1000多斤,市场价每斤4元左右。
  据赵月介绍,他家还喂养了4头牛、2头猪,今年有了产业支撑,对于孩子上学所需的花费,全家人心里倒不愁了。
  该村副主任田文顺也种了5亩魔芋,得益于对政策时事的了解,田文顺家的魔芋现在长势喜人,呈现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搞农业的人都知道,三分种七分管,魔芋亦是如此,炎炎夏日来临,高温高湿的环境使魔芋极易患上软腐病和白绢病,此类病害易传染,无有效治疗方法,一旦魔芋患病,将损失惨重。”提到魔芋种植管理经验,田文顺如是介绍。
  据了解,为做好魔芋病害预防工作,加强魔芋大田管理,提升农户种植效益,村“两委”还特意请来农技专家,组织全村魔芋种植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
  “农技专家分别从魔芋病虫害防治、农药及化肥使用、套种及日常管护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了细致讲解,积极给我们种植户答疑解惑。”村民王阿香说。
  “魔芋的管护很重要,到了时节不仅要做好除草,更重要的是要对魔芋及时进行病害防治,否则,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一旁的刘永昌附和道。
  老水井组生态环境优良,魔芋成了特别受村民欢迎的产业,如今成为该组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老水井组的中后山地区特别适合种植魔芋,也适合林下种植。我们要使农民通过这个产业的发展实现有效的增收,顺利脱贫。”田文顺说。
  按照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护,乐坪村的魔芋发展呈良好趋势。同时,种植魔芋不愁销路,农技专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这极大地调动了山区农户发展魔芋产业的积极性。
 
乐坪组:百亩鱼腥草助力脱贫
 
  “你们一定要及时松土、施肥,保持土壤的水分,并注意把握好鱼腥草的最佳收获时期,才能卖到最好的价钱。”近日,在乐坪组的一片鱼腥草种植基地里,村副主任田文顺面对面、手把手向村民刘仕兵解说鱼腥草的种植管理技术要领。
  在乐坪组生活了一辈子的刘仕兵和王玉英夫妇俩均已经72岁,子女常年在外务工。今年,老夫妻俩花了1230元,买了920斤种子,管理着1.5亩鱼腥草。
  “别看我们年纪大,管理鱼腥草,比种包谷洋芋轻松多了,只是需要多花费点时间。”王玉英老人说。
  乐坪组土质潮湿松软,适宜种植鱼腥草,过去村民们想种又不懂技术,并受到道路设施的制约,运输极为不便,一直以小规模零星种植为主。
  今年4月,村“两委”找准这条产业致富门路,首先通过开办讲习所向村民们宣传鱼腥草种植技术,并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围绕产业发展新建乡村公路,把业主引进来,把产品销出去。
  村主任王福奎不但带头种植鱼腥草,还主动为其它种植户提供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切实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贫困农户纷纷扩大鱼腥草种植规模,全村发展到了120余亩。
  据有种植经验的村民介绍,鱼腥草每亩产量可达6000斤,经济效益很高,只要管理到位,按照市场行情,每亩可收入上万元。
 
马路组:探索脱贫产业发展新模式
 
  乐坪村的220亩苹果产业主要分布在马路组,考虑到产业周期长,见效慢,为帮助村民增收,村“两委”决定在苹果产业基地里套种烤烟。
  但在现在的乐坪村,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耗时费力,除了零星的几户种植户,已经没有群众愿意种植烤烟。
  为解决好长短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村“两委”引进外来商人,将100亩烤烟外包种植,动员村民把土地转租出去,再在烤烟基地里务工。
  “在烤烟基地里务工,就算每天只有七八十元的收入,感觉要比自己种植轻松得多,家里年轻的劳力都已出去务工了,山高路远,自己管理不起,等产业路修通了再说吧。”村民高德国说。
  穆宁元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烤烟种植户。相比高德国,穆宁元说趁着年轻有力,每年都会种植10余亩烤烟。
  今年穆宁元种植烤烟12亩,还有14亩新栽的苹果。一家三口靠烤烟产业每年有六七万元的收入。
  “寨子里2公里长,3.5米宽的产业路马上就要动工开修,别说现在年轻有力,就是做到六七十岁也做得起。”穆宁元说。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能够促进群众脱贫增收,村里想方设法也要创造条件搞好产业!”村支书苏鹏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