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营的变化
作者:肖福昌 时间:2018-07-02 阅读:329
乡愁是魂,故土是根。
生于1939年的我,从小就生活在布克营(哲觉镇新营村),在这里,79岁的我经历了布克营,由以前的贫穷落后变成了如今的美丽乡村,见证了布克营的新时代变迁。
在旧世纪,古老的布克营非常有名,当时名叫布克家,是彝族居住的地方。当时布克营的布克家很是富裕,不知何因后来迁走了,传说在迁走的路途中,因身上的金银珠宝太多,在背到“落水洞丫口”时,布克家人就把许多金银珠宝埋藏在石洞里,解放初被岔河镇三益村的人挖走。
布克营当时很有名,有名的落水洞像支大帆船,有俩个丫口,一个丫口从三益进,一个丫口从新营村进,可惜布克营家族盖在新营村营上的小街左边的房子解放时就损坏了。
改革开放以后,布克营这个名字就逐渐淡化在大家心里,成了如今人们口中的“扒支鼓”,年轻一代人口中的新营村。新营村是哲觉镇的一个自然村寨,地处乌蒙山腹地,80年代的新营村道路不通,坡陡峭凌,进出村的道路是人们常年行走形成的“小毛路”,从河底到山头有10公里,上街卖山货要走几个小时,所以这里的年轻人常年在外务工,留下了年过六旬的老人和孩子,也就只剩下山脚的一条孜孜流淌的“西洋河”陪伴着他们。
在布克营山后的半山腰上,有一个神奇的巨洞,名曰“大硝洞”,方圆几十里都很有名。大硝洞洞内约有800平米,高有80米,洞里有蛇、蝙蝠、北京鸟、燕子等动物,它们在似人似盆的石头上跳着唱着,很是惹人喜爱。
在这里长大的我,喜欢这里的山,喜欢这里的水,也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神奇古怪的两棵黄心大树生在肖家老村子和禇家坪子,高有80多米,粗有直径4米,占地面积有60平方米,像是一公一母,一个坐着,一个笑着,每到春天花朵就像绣球一样在天空飘扬,常有鹊雀和斑鸠在树枝上嬉戏,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鸟在树上唱歌跳舞。
如今,在国家惠民政策的扶持下,随着危房改造、一事一议工程、通村路、通组路等项目的实施,新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齐干净的村民住宅,宛如蜿蜒盘旋的长龙公路,加上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清澈见底的牛栏江,编制成一道美丽乡村的靓丽风景图。
布克营的落水洞是国家脱贫攻坚惠民政策修建的一个大水塘,方圆有几千平方米,能积水几万方,可供布克营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那时,全体村民遍山挖水池埋水管,虽然辛苦,可脸上乐开了花。自从修了落水洞,这里遍山都有水,是布克营的幸福塘,得到了大家的保护。
时代的变迁,改变了古老的布克营,如今的布克营路通了,水也遍布了全村,这里成了花果山和药材山,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好起来了,一曲曲富民曲在这里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