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7-04

当归种出幸福来

作者:朱凡杰 时间:2018-07-04 阅读:1130


当归种出幸福来
——黑石头镇采基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农增收侧记
通讯员  朱凡杰 


村民正在当归育苗基地进行大田移栽


  时下,走进黑石头镇采基村当归种植基地,40多位农民正在田间忙着当归大田移栽。据采基村党支部书记禄文昌介绍,当归种植是今年采基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全村共种植当归500亩,目前已完成大田移栽200多亩,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全部移栽工作。
  近年来,作为贫困村的采基村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把低效农产品减下来,把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调上去,发挥好“村社一体”合作社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挖掘“林下种植”经济潜力,带动百姓增收,促进群众脱贫。
 
玉米调下去  当归种起来
 
  “以前这一片都是玉米地,老百姓辛辛苦苦种一年,最后却赚不了几个钱,想要脱贫致富有点悬。要想带领群众增收、搞致富、稳脱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采基村党支部书记禄文昌说。
  为了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发展,采基村在党支部书记禄文昌的带领下,积极谋出路、探新路,多次深入周边乡镇进行考察,希望能找到一条适合采基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去年在前往哲觉镇公平村考察的过程中,禄文昌发现该村种植的50多亩当归经济效益不错。考察回来后,禄文昌找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人员咨询当归种植,在得知采基村的气候及土壤环境都非常适宜当归生长后,“把玉米调下去,把当归种起来”成了采基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由此,采基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正式拉开。
 
“村社一体”同发展   小当归做成大产业
 
  “我们最初的愿望是发动群众自主种植,这样群众增收会更有成效,脱贫会更彻底。但老百姓种了一辈子的玉米,种植当归他们一没经验、二没技术、三没信心,谁都不肯冒险种植,在老百姓看来还是种玉米让人感到心里踏实。”禄文昌说道。
  于是采基村采取“村社一体”抱团发展模式,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500亩,先进行示范种植。每亩土地800元流转费,让47户216人从中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70人。
  “由‘村社一体’合作社带头发展,既不用群众承担风险,又迈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一步;既能帮助群众增收,又能提高群众的种植本领;既鼓了群众的钱袋子,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可谓一举多得。”采基村第一书记李继文说。
  “我一共流转了21亩土地给合作社,一年啥也不干就有16800元的纯收入,比自己种玉米还划算。”村民禄德周笑呵呵地说。
  为了帮助采基村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县农牧局专门派了技术人员陈怀强到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从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等进行全程跟踪指导。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也派出农技员协助管理。
  “和种玉米不同,当归种植是门技术活,需要精细管理,每一个种植环节都要做好指导,让群众真正掌握当归种植要领,为以后扩大种植规模,助农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技术人员陈怀强说。
  “今年‘村社一体’合作社带头发展,明年我们计划带动更多群众加入种植,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亩以上,并辐射到五心社区、黑石村、河坝社区、水平社区等周边村(社区),努力把采基村打造成精品当归种植基地和育苗基地。”在禄文昌心里,一盘发展壮大当归产业的大棋越走越清晰。
  据悉,今年采基村共种植当归500亩,亩产可达1500公斤,按照5元每公斤的订单价格计算,一亩地能收入7500元,全村当归种植产业产值将突破375万元,真正把小当归做成了大产业。
 
“林下种植”有前景   百姓致富有“钱途”
 
  目前,采基村有苹果种植面积1000多亩,发展“林下种植”经济潜力巨大。
  “以往群众喜欢在苹果地里套种玉米等高杆作物,其结果是果树长不好,作物也基本没有产出。现在好了,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当归,果树效益和当归效益双丰收。”据禄文昌介绍,采基村“村社一体”合作社种植的500亩当归全部属于林下种植。
  发展林下种植当归,给农民创造了一条林上林下双增收的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另一方面促进了农业、林业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利用。
  “我们村种植的苹果已经陆续挂果,从明年开始将会产生效益,加上林下种植当归,亩产值将突破1.5万元。群众脱贫致富指日可待。”禄文昌信心满满地说。
  林下种植当归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实现了“产业就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跑”。
  “当归种植从育苗到收获需要9个月的时间,为了实现对500亩当归的有效管理,‘村社一体’合作社平均每天需要20多名人员进行管理,用工高峰期能达到70多人。”采基村第一书记李继文介绍说。
  李满满家是采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两名大学生,经济负担较重。现在,只要“村社一体”合作社一有用工需求,她和丈夫刘庆国就第一时间申请。“能挣钱,还能学点种植技术,学会了明年自己种,争取不再当贫困户了。”李满满说这话的时候腼腆中透着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