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唱响乌蒙壮歌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8-07-04 阅读:262
风电唱响乌蒙壮歌
——威宁风电谱写 “八面威风”新乐章
记者 马召凤
近年来,威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威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全县建设投产风电项目22个,装机总规模为104.5 万千瓦,建成并网发电光伏电站项目7个,装机总规模35.3 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省建成规模的30%以上。
新能源的发展不仅使威宁获得了“全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城市”“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也带动了全县旅游、农业、养殖业等产业发展,让当地群众正真实现了增收致富。
风车转出新的旅游市场
威宁地处云贵高原,风电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经过风电开发测试,全县三分之二的区域适合风电开发,探明可开发的风力资源达100万千瓦以上。威宁丰富的风能资源为新能源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为威宁旅游发展增添了动力。
登上板底乡百草坪,仿佛来到一个风车世界,这个建设在海拔近3000米的俗称“贵州屋脊”的风电场,是贵州省境内第二个、威宁境内第一个建设的风电项目。这里山顶平阔、绿草青青、游客不断、牛羊成群,依托着这里的风力发电资源,百草坪景区成为威宁热门的旅游景点,每逢节假日,周边的游客都纷纷驱车前往,一边感受风力发电的壮阔,一面体验百草丰茂、牛羊成群的生态之美。而当地的百姓,也在旅游业风生水起当中发展了经济,找到了新的致富路子。
风力发电成效卓著
风力发电是威宁最早实施的新能源项目,自2010年以来,华能集团和国电集团等国内知名电力企业,纷纷入驻威宁。
2011年,一期工程总投资23.8亿元的华能乌江源风电场投工建设,这是威宁第一个新能源建设项目。在84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百草坪、祖安山、大法、海柱4个风电场,每个风电场安装33台国产单机1500千瓦高原型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达20万千瓦。随后,该企业相继投资10亿元,在同年五月启动建设二期项目装机容量10万千瓦。与此同时,龙源集团也在西凉山和马摆大山开发了风电容量为70万千瓦的风电场。
截止2018年4月,威宁在建和已建成投产风电项目22个,其中华能公司建成百草坪区域的10个风电场,其中最大风电场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最小装机1万千瓦,总装机45.3万千瓦。龙源公司建成马摆大山区域的12个风电场,除装机4.6万千瓦龙头山风电场、装机5.4 万千瓦乐坪风电场和装机4.65 万千瓦梅花山风电场外,其余风电场装机均为4.95 万千瓦,总装机59.2 万千瓦。
短短7年时间,威宁境内共建总装机容量达104.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完成总投资99亿元,核准未建项目4个,装机容量18.6万千瓦。累计发电63.93亿千瓦时,上网电量62.13亿千瓦时,产值37.28亿元。风力资源的不断开发与运用,形成了风力发电企业与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模式。
2018年,威宁在建风电项目2个,其中华能1个、龙源1个,总装机9.8 万千瓦,总投资12.5亿元,分别是华能装机4.8万千瓦观风海七里半; 龙源装机5万千瓦小海风电场。
风能资源前景广阔
“随着近年来对低风速、大容量风电机组的研发与运用,风电机组的运用和管理技术更加成熟,将来,威宁区域可开发的风电装机容量将达250万千瓦。”华能乌江源风电场厂长詹彪表示。
风能发电前景广阔,风电资源在威宁大地上正走出了不一样的发展之路。
如今,威宁的风电风光深得游客青睐。一台台高大上的“风车”在威宁白草坪、灼圃、马摆大山等各大山头不停地旋转,风电项目发展让威宁新能源发展走上了新的台阶,迈出了新的发展步伐。风车沿着山头转,转出的不仅是独具特色的风电风光,更转出了新能源经济发展的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