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7-05

珠江两头的“牵手”(上接1版)

作者: 时间:2018-07-05 阅读:213


 (上接1版)
  走进位于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的戴利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上百名工人正在车间忙碌生产,一批批精美的内衣从生产线上下线投入市场销售。
  杨选琴是工人中的一员,来自羊街镇羊街村,自从广州戴利服装有限公司入驻威宁经济开发区以来,她就在该服装厂打工,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实现了“打工不用往外走,致富就在家门口”的梦想。
  “来威宁建工厂,是双赢的,既能够响应政府的号召,帮助威宁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实现小康,也能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戴利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树勇说。
  番禺区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发展性资源”丰富,而威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基础性资源”丰富,双方互补性很强。番禺区帮助引进广州优强企业入驻威宁,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助推威宁群众就业脱贫。
  2017年底,全国500强企业之一的广州奥园集团在威宁投资开发“威宁奥园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不仅缓解了威宁因棚户区改造拆迁而引发“一房难求”的局面,还将提高威宁的城市品味、城市形象,带动城市发展。
  2017年以来,番禺区共帮助引进广州江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奥园集团(广州)有限公司、广州市奥博皮具有限公司、广州戴利服装有限公司、广州港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开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几家优强企业落地威宁,涉及农业、工业、旅游、商业等多个领域,投资额达30多亿元,目前已提供2600多个就业岗位。
  番禺对口帮扶威宁,不只是单向的扶贫解困和单一的经济援助。尽管两地结对帮扶时间不长,但却形成了“企业对接,产业互补”的模式,较短时间内在产业扶贫方面初结硕果,充分彰显了番禺区真帮真扶的浓浓情谊。

政府推动 完善机制 大帮扶更有力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在政府主导下推进,才能推动帮扶项目落地见效。
  开展扶贫协作以来,番禺与威宁两地积极沟通对接,并成立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工作落实。帮扶双方普遍开展调研活动,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大力丰富帮扶内容。
  2017年以来,番禺、威宁两地党委政府联合印发《番禺区·威宁自治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协作工作任务。根据中办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广州市《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了《番禺区对口帮扶毕节市威宁自治县总体工作实施方案》。
  番禺区和威宁几家班子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开展互访考察,对接帮扶协作工作,制定了双方帮扶工作规划、方案等,找准了最需要帮扶的环节和最佳结合点。番禺区8个镇(街)与威宁4个极贫乡镇8个深度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实现精准对接,签订了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至今,番禺和威宁各级领导干部互访考察达500余人次。
  在两地领导的共同谋划和推动下,两地围绕建立对口帮扶组织领导体系、对口帮扶工作着力点和重点、加强农超农企对接、开展人才智力支持、加大社会力量帮扶等领域达成了广泛共识,并将结对帮扶工作逐步引向深入。
  2017年至今,广州市给威宁安排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3310万元,番禺区及所属各街道帮扶威宁财政资金335.28万元,社会各界帮扶资金119万元,所有帮扶资金均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建设等。

智力帮扶 人才输出 变“输血”为“造血”

  扶贫协作,由“输血”到“造血”是关键。扶贫协作的意义,远不止经济和物质层面,思想的碰撞、交流的拓宽,更激活了威宁自身的内生动力。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番禺没有将“对口帮扶”简单定义在对威宁“给钱给物”上,而是在引进企业投资产业的同时,加强人才交流、劳务协作。
  人才交流是两地交往和对口帮扶中的重要一环。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人才选派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番禺区、威宁自治县党政联席会议决议,番禺区按照“严格条件、扩大视野、人岗相适、好中选优”的原则,选派一名同志到威宁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选派两名同志到威宁人民医院、县教育局挂职,加强了教育、医疗等领域交流合作。
  2017年至今,番禺区人社局、党校先后帮助威宁培训党政干部50余人次;番禺区教育局帮助威宁培训教师队伍10人和分管教育副校长15人,威宁10名骨干教师到番禺区跟岗学习,番禺区教育局到威宁开展高考备考交流指导工作,全县855名高三级师生参加交流学习;番禺区卫计局帮助威宁培训卫生院院长10人,对威宁有关医院72名骨干医生、护士开展了区域性“三基”“三严”培训考核体系建设探索、实践以及心肺复苏等模块培训;番禺区文广局为威宁提供6名音乐人才到海星音乐学院为期一周的培训。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番禺区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番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威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订了《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广州市番禺区两地人力资源交流合作协议》,根据两地企业用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和开展劳务输出。
  目前,两地人社部门共计举办培训班11次,培训群众5270人,协助、支持威宁人社局向东部企业及入驻威宁企业推荐908人就业。3月以来,两地人社部门在威宁举办了劳务协作招聘会,为群众提供了1322个就业岗位,并与恒大集团联合开展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种养殖技术、就业政策、卫生知识培训活动,共培训贫困户288人。今年春节过后,广州戴利服装有限公司拿出10万元慰问贫困户,并开展了针对精准扶贫户的招聘活动,招聘300多人在公司就业。
  社会帮扶是对口帮扶工作体系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扶贫协作以来,番禺区残联、石楼镇商会、小谷围商会、老友乐团队、番港慈善基金会、洛浦慈善基金会、贵久农产品有限公司等社会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及人民日报广东分社、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媒体多批次到威宁开展扶贫协作工作,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等方面。社会力量的参与,不仅是资金、物品的流入,还是技术、人才的引入,更是观念、理念的输入。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意义,远不止是经济和物质层面。两年来,番禺区与威宁自治县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来自番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理念源源不断地输入威宁,扶贫协作的种子正在威宁大地上生根发芽……
  “我住珠江头,君住珠江尾”。珠江水长,见证着番禺、威宁协力共圆小康梦的历程与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