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7-05

时光

作者:谢娟 时间:2018-07-05 阅读:431


   我是在一个村级小学度过我的小学时光的。
  1996年,我上一年级,学校还是很小的一栋土墙房子,用土和沙混合打成的墙壁,用瓦盖成的屋顶,中间用木板隔层,墙上挖一个方形的洞,用透明的油纸蒙住,风吹日晒就容易破,春不遮灰夏不蔽阳,秋冬不挡风,地面是泥土。
    夏天的时候,雨很大,我挽起裤腿跨过很高的门槛,进到教室,突然被滑了一跤跌坐在地上,赶紧爬起来,衣服裤子被泥泞弄得很脏,我用手把大一些的泥抠下来,准备把鞋脱下来倒水,但是水又从门口灌进来了,整个教室充满水,淹到半个桌子腿,我们坐在教室里,都把脚搭在桌子档上,水从裤子鞋子上滴落下来,嘀嗒嘀嗒,此起彼落。老师站在几个大石头铺成的讲台上不遗余力的教我们朗读:
  “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三座房,四座房。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
  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课后,我们就悄悄的编了几句:黑黑的瓦,漏风的墙,积水的地板,这就是我们的烂学堂。
  那时候我们课间的游戏有很多,把电,修地,打纸牌,跳绳,捡子……很多很多,所有的游戏玩具都是自制的,我们女孩子最喜欢捡子,一开始学的时候捡一颗,慢慢的,捡三颗,四颗,捡三颗背两颗,升级越来越难,却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这些子都是我们课余跑到马路上捡来的小石子,刚捡来的时候,圆圆的小小的,有些粗糙,甚至硌手,我们会在教室的墙壁上抠一个洞,把几十颗子藏在里面,老师是知道的,但从来不说我们毁坏了公物,我们也没有什么概念。这些石子在我们的手指间跳跃着,翻滚着,如一个个律动的精灵,时间长了,被打磨的越来越圆润,这时候就是一副珍贵的子,我们就会把它装在书包或者衣服的夹层里,那种青色的石头在太阳底下会反光,泛出来的颜色不仅仅是青色,如今想来,那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那时候读书真的不辛苦,一天五节课,早上九点上课,十一点放学,下午一点半上课,三点多放学,作业不多,每天写一页小字,或者三四道算术题。几乎不测验,期末考试,六七十分就是第一名,没有什么压力。从来没有听说过培训班,辅导班,考前冲刺班。
  我们姐弟四人相差年龄小,我上四年级时,妹妹读二年级,大的弟弟读一年级,父母忙着种地,就把小的弟弟让我们带进学堂,那时候的学校管的没有现在严,带着弟弟妹妹读书的不止我一个,我的弟弟差不多四岁,看到老师来,他会很安静的跟我挤坐在凳子上,只是偶尔他会说:姐,我想上厕所。老师听到了也不责怪,就停下来讲课,说:谢娟,你带你弟弟去厕所,注意别滑倒。
  那时候弟弟还没有剃头发,扎着两个小辫子,笑起来的时候全身跟着大幅度的颤抖,两个辫子在头上也花枝乱颤,同学们很喜欢他,天天逗他玩,我的班主任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教师,笑起来很慈祥,他经常摸着弟弟的头说,你要跟你姐姐学,她成绩很好,还会画画。我差不多快忘了喜欢画画是小时候就开始的事情。
  2001年一转眼就到了,我上五年级。内昆铁路修建,我父亲就到铁路上去拉沙石,包一些小工程来做,母亲也随父亲到李子沟去做生意,最小的弟弟也被带过去,而我和妹妹,大的弟弟依旧留在老家,读书,喂猪,收庄稼。现在想来那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十岁的孩子带着六七岁的孩子,除了做饭吃,顾好自己的嘴,还要照顾猪圈里的三头猪,地里的庄稼。
  那时候每天早上天一亮我们就起来剁猪草,烧开水,把猪草猪面一起倒进去搅拌,然后弄到圈门口,猪饿了,自然会吃,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往学校跑去,学校离家四里地,顺着大马路走,差不多四十分钟。晚上回来,随便吃一点冷汤冷饭就去打猪草了。
  有一天晚上,雨下的很大,电闪雷鸣,停电了,我们吓得不敢开手电筒,摸黑把猪喂了,弟弟已经趴在凳子上睡着了,脏脏的脸上流着长长的的口水,我和妹妹把饭煮上,不知不觉也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发现我们竟然忘记了换衣服,头发贴在脸上,衣服贴在身上,我们贴在床上,那时候的身体是极好的,哪怕穿着湿衣服睡了一晚上,第二天依旧精神抖擞,吓到我的是以为锅被烧坏了,跑去一看,饭刚好熟,还留有余温,火已经熄灭了,好在那时候烧的是煤,不是电。
  这样的生活差不多只是半年,半年后,父亲回来把猪卖了,请几个人两天就把庄稼全部收完,我们便跟着父亲到李子沟去了。
  那时候转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头天到李子沟,第二天父亲领着我们就去了当时的菁河小学,那是一个民办小学,租用村子里一个农户家的房子,茅草盖的顶,木板搭的墙,但是地势特别宽,房前一大片空地,房后种着十几棵苹果树,梨树,李子树,桃树。春天看花开,夏天躲阴凉,秋天尝鲜果,冬天围着大树做游戏,那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没有新衣服,没有高科技的玩具,没有好吃的零食,甚至课桌都是自己在家里背去,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甚至我们从来不知道有一个节日叫做六一国际儿童节,但是我们还是很快乐。
  多少次,寻着记忆的气息误入梦的缝隙,看见昔日的痕迹:几个孩童,几声朗诵,小学六年就如滔滔江水向东流逝,如今隔江再望那瞬间消逝的美丽,心里几多向往。泛黄的日记,写满了雾的飘逸,笔下翻动的岁月,某年月,某年月,某年月里不见了你的身影。
  风轻花落定,时光踏下轻盈的足迹,卷起昔日的美丽悠然长去。在夜的最后一章,散尽了那段甜甜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