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焕新颜
作者:李玉荣 陈美群 时间:2018-07-09 阅读:243
新发布依族乡距县城90公里,因为偏远、贫穷、落后,是毕节市18个极贫乡镇、威宁7个极贫乡镇之一。
而今的新发,化蛹成蝶,正在奋力撕掉贫穷、落后的标签,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姿态,奔跑在同步小康的宽阔道路上。
★★基础设施大改善
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一条条道路建设现场,挖掘机挥锹铲土,工人们各自忙碌,挥汗如雨……
走进新发,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当前,新发正在加快建设三条交通大动脉,分别是“玉新路”,即新发至玉舍长15.2公里、宽8.5米的二级公路;“电新路”,即梅花山电视塔至新发乡长28.5公里的三级公路提级改造工程;“龙新路”,即龙场至新发的三级公路提级改造工程。
在加快“大动脉”建设的同时,全乡的交通“毛细血管”——105条“组组通”公路也在有序开工建设,陆续投入使用。
除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外,新发还着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项目,正在实施集镇及周边村寨巩固提升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将有效解决集镇及沿线村寨3628户1.7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已竣工的9个安全饮水工程,有效解决762户3345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与此同时,着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彝族、布依族风格民居改造1702户、危房改造1529户。已启动乡集镇建设规划,即将启动集镇“白改黑”工程;中心集镇垃圾转运站即将建成投入使用,逐步推进31个村生活垃圾治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稳步推进污水收集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全覆盖”。
★★产业结构大调整
盛夏时节,走进龙滩村的辣椒产业基地,一棵棵软籽石榴生机盎然,辣椒基地的辣椒苗上挂满青椒。数十位村民正在忙碌,有的锄草,有的采摘辣椒,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58岁的村民刘奇英一边给辣椒锄草,一边笑呵呵地告诉笔者,以前地里种包谷效益也不好,自从村里建了辣椒产业基地后,她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还不时到基地里打工,一天可以挣七八十元钱,年底还可以分红,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我们采取高矮结合、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水源等小区优势,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调减经济效益低的传统产业种植,发展经济效益好的软籽石榴、辣椒、小黄姜等,加快提高村民经济收入,让他们早日过上美好生活。”市里面派驻新发乡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长、龙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大奎说。
行走在龙滩村的田野上,昔日的高秆农作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2000亩软籽石榴、300亩辣椒、200亩白芨。
龙滩村仅是新发乡产业结构大调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新发乡全力以赴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产业发展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奏响了“高中低”产业发展三部曲。
在高海拔的21个村实施2.5万亩青薯9号种植;
在中海拔区域实施3000亩烤烟、500亩猕猴桃、2000亩板栗、3000亩冷凉蔬菜、400亩半夏种植;
在低海拔区域实施3000亩软籽石榴、200亩白芨、3600亩辣椒种植;
在中低海拔区域实施1.65万亩核桃、4800亩花椒、3400亩红豆、3400亩黄豆、800亩皂角种植;
此外,还借助退耕还林项目,完成3.8万亩经果林及防护林种植。
★★干群面貌大变样
“深夜十一点,开完阿嘠社区‘两委’会,准备休息。阿嘠的夜很静,却丝毫没有孤独落寞感!”这是 6月14日晚,市政府办公室派驻新发乡党委副书记叶世发发在朋友圈发的一条微信。
自去年12月来到新发后,白天进村入户,在田间地头开展工作,晚上开会研究事情已经成为叶世发的工作常态,也成为新发广大干部的工作常态。
笔者在新发采访时,正值该乡正在开展脱贫攻坚“三率一度”大走访大核查,由于公车不够使用,到村到点路途遥远,许多干部都开着私家车、骑着摩托车进村入寨开展工作,却毫无怨言。
听说要采访报道脱贫攻坚工作,新民村支书李文才骑着摩托车火速赶来,乡党政办主任王梅驾驶着她的小轿车,穿梭在弯曲的通村路上,带着笔者先后深入铜厂、箐脚、田边等深度贫困村采访。
这组数据,最能生动地诠释干群面貌大变样带来的大变化。
之前,新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20户15813人。通过连续几年的努力,贫困人口不断减少,目前已脱贫1843户8704人,今年计划脱贫614户2885人,剩下的1163 户4224人,将在未来三年内彻底摘帽。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979户5005人,目前已完成383户1979人,正在搬迁596户3026人。
★★基层基础大夯实
“2016年10月以前,全乡31个村只有3个村有办公场所,群众盖章办事都要到村干部家里,十分不便。”乡党委组织委员何西发回忆说。
面对基层阵地缺失、基层组织薄弱的实际,新发乡坚持以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强化党建引领,狠抓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到今年,全乡新建了村办公活动场所25个,所有村级办公场所统一配备了桌椅、文件柜、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村级办公场所条件不断优化,服务群众更加便捷高效,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大大增强。
“自从村办公楼建好后,我们三个村干部轮流值班,方便了群众办事。”阿嘎社区党支部书记安义高兴地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6年以来,新发乡党委还先后调整充实了40多名村“两委”干部,让基层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发展的“火车头”。
现在的新发,群众会成了乡村干部的“家常便饭”,各个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办起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合作社成立起来了,集体经济逐步壮大起来了,村容村貌越来越整洁了,乡风越来越文明了,干部群众也走得越来越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