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7-11

让“大水缸”碧波荡漾

作者:罗喜贵 时间:2018-07-11 阅读:491


 让“大水缸”碧波荡漾
——威宁推进杨湾桥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小记
本报记者 罗喜贵


杨湾桥水库一角

  盛夏时节,站在杨湾桥水库下游放眼远眺,绿草茵茵、满湖碧水,一派水光潋滟的景象呈现在眼前……
  距离威宁县城14公里,集雨区面积97.35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0.98平方公里的杨湾桥水库,是县城及周边20余万人民群众的“大水缸”。
  近年来,威宁在中央环保部门等各级各部门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下,多措并举推进杨湾桥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县城及周边20余万人民群众的安全饮水提供了坚实保障。
 
截污治污:从源头有效控制污染源
 
  过去,杨湾桥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严重。家住双龙镇红光村的傅正雄,是双龙镇集镇搬迁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从小在水库边长大,亲眼目睹了水库的污染变化。他告诉记者,过去由于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乱倒生活污水和乱扔生活垃圾的坏习惯让杨湾桥水源地环境一度时期受到了严重污染。
  在傅正雄的记忆里,一到雨季,杨湾桥水库受到山洪暴雨的冲刷,周边集雨区群众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便随之流入了水库,水库边上生活垃圾和污染物时有出现。
  “那时,看见水库边上漂浮着污染物,心里就特别难受,毕竟这是县城及周边20多万人的‘大水缸’啊,怎么能随便污染呢!”谈起杨湾桥水库过去的污染,傅正雄痛心地说。
  近年来,在中央环保督察及各级各部门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下,威宁杨湾桥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得到迅速推进。
  威宁成立了杨湾桥引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专班和领导小组,严格按照整改方案抓牢抓实各项整改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了各项整改项目的实施。
  日前,走进杨湾桥饮用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争分夺秒抢抓工程建设进度的繁忙场景随处可见。
  据威宁水库管理中心副主任熊飞龙介绍,目前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系统已完成了12.2公里的管道建设,还有1公里未完成,污水处理厂已完成2台设备吊装,目前正在进行调节池建设,预计今年7月底可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污水处理系统投入使用后,日处理污水量将达1000吨,可将杨湾桥水库周边1万余人的生活污水全部收集进行处理。
  为了让杨湾桥水库周边群众生产和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与杨湾桥水库毗邻的双龙镇和草海镇还分别聘请了96名和8名保洁员,对水库周边1万余人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了日常清理,并收集转运到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处置。另外,威宁还购置了一批新的垃圾箱放置到双龙镇和草海镇毗邻水库的村民组,让群众养成自觉将生产生活垃圾投入垃圾箱的习惯。
  此外,威宁还在杨湾桥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外的双龙镇新集镇建设区域建设了生活垃圾中转站,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和集中收集处理。目前,新建的生活垃圾中转站设备已进场,待变压器等设备安装完成后即可调试运行投入使用。
  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中转站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从源头有效控制杨湾桥水库的污染源,让过去受到污染的饮用水源地环境重现一片洁净,为县城及周边20余万人民群众安全饮水提供了保障。
 
集镇搬迁:彻底解决人类活动影响
 
  要让威宁县城及周边20余万人的“大水缸”彻底实现水碧天蓝,不仅要从源头控制污染源,还要彻底解决杨湾桥水库周边人类活动对饮用水源地环境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威宁对杨湾桥水库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220户村民、双龙一小及杨湾桥清真寺等进行了彻底搬迁。目前双龙镇新集镇搬迁安置房和双龙一小已开工建设,杨湾桥及双龙镇清真寺的搬迁方案也正在进一步细化完善当中。
  为了保障搬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威宁成立了双龙集镇搬迁建设工作指挥部,下设13个工作组,负责整个工作的正常推进。
  时下,走进双龙镇新集镇搬迁安置点和双龙一小工程建设等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轰轰烈烈的干活场景呈现在眼前。傅正雄告诉记者,今年8月底,新集镇搬迁安置点一期工程和双龙一小即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迎来第一批搬迁群众的入住和孩子们的入学。
  据了解,双龙镇新集镇建设占地面积1700余亩,整个集镇建好后可容纳3万余人,可全面解决杨湾桥水库保护区范围内的群众搬迁安置问题。
  双龙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集镇建成投入使用后,杨湾桥水库一级保护区和双龙集镇内的群众将彻底搬离水库,腾房让水,彻底解决杨湾桥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人类活动对杨湾桥饮用水源地环境的影响,真正还水库一片碧水蓝天。(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