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7-12

新发乡联合社区强党建战贫困

作者:缪轲 时间:2018-07-12 阅读:496


   本报讯(通讯员 缪轲) 自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新发乡联合社区按照“十个一”标准新建了组织活动阵地,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夯实群众基础,让党的政策在“三农”建设中吹糠见米。
  2017年,联合社区以“第十届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推选出新一届社区支委班子成员,选优配强农村致富带头人,进一步优化了支委成员文化层次和年龄结构,解决人才匮乏、党组织乏力、发展思路模糊、党支部“虚化”等问题。新的社区两委负责人及时带着党员群众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村民看到了发家致富的新希望。
  不但如此,联合社区还尽力完善三级自治模式,实现抱团发展,撤销原有村民小组,依托自然村寨在村委会下建立“自管委”,按照居住相邻、发展意愿相近的10户左右农户组建为一个具有自我管理和抱团发展双重职能的主体,建成“十户一体”。三级自治模式实行以来,原村民小组管理半径过大、工作落实不精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脱贫致富力量单薄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促进了帮扶外力和内生动力的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合。
  去年以来,联合社区依托先天气候、水源、土地等自然禀赋,激发群众创业内生动力,积极配合联合社区肉牛养殖场建设工作。该养殖场规划占地98.7亩,是恒大集团帮扶协助新发乡引进投资的养殖场。贫困户以流转土地折资、扶贫发展资金共同入股养殖场。养殖场建设完成之后预计可同时养殖肉牛450头,带动贫困户225户1046人。该项目填补了新发乡无大型养牛场的空白,推动新发乡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借助产业结构调整“东风”,联合社区还引进毕节高原生态油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土地流转方式,在社区完成半夏种植200余亩,基地采取“公司+党支部+村集体+农户”方式合作分红,带动197户1066人脱贫。
  此外,联合社区借力退耕还林项目,采取“党支部+农户”合作模式,引导村民自种自管皂角800亩,同时在全社区范围内种植三膜马铃薯2000余亩。如今在整个联合社区植树造林已蔚然成风,生态建设成效初显。
  “联合社区不仅要走扶贫产业发展之路,还要走持续健康的生态发展之路,走具有新发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联合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