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观风 识天为民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8-07-12 阅读:186
看云观风 识天为民
——记全国重大气象服务先进工作者陈林
本报记者 李玉荣
他是一名普通的气象工作者,烈日炎炎的夏天,或电闪雷鸣大雨滂沱的时候,别人都会往屋子里躲,他却要往观测场跑;冬天,或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或凄风冷雨、天寒地冻,别人都在家中享受着那份温暖时,他却要定时多次往返于气象观测场……他就是威宁气象局副局长陈林。
陈林在威宁气象局普通的岗位上一干就是数十年,先后获得了森林防火抗旱一等功、人工影响天气二等功、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二等奖、全国重大气象服务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为威宁气象事业、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让威宁气象科技水平迈上新台阶
“那时候,威宁气象软硬件都不齐全,为了让威宁气象工作迈上新台阶,我们组织人员到昭通去,与他们签订联防协议,把他们最先进的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即数字化雷达的资料实时推送到我们威宁气象局,我们的专家就把大雷达用来预警,你看现在,昭通在这个位置,我们威宁在这个位置,他们的回波就在我们这个覆盖范围,整个威宁就在我们覆盖范围,你看,下一步它就朝我们东南移动,我们的金斗、双龙这些在它的下游,就会很快的做出响应,无论强降水来,还是冰雹来,他都有预警的作用。”7月10日,在威宁气象局,陈林指着时时变化的数字化雷达滔滔不绝地说。
陈林自2004年担任威宁气象副局长以来,为了扭转威宁气象科技水平落后局面,他不断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气象经验,吸取了好经验好做法,并将其用在了威宁气象工作上,让威宁气象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以局地预警雷达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为支撑的县级人影指挥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这是陈林组织完成安装投入运用的指挥系统。该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已经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获得贵州省气象部门2015年三类创新项目。该系统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了可靠依据,在防雹作业指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县级建立了大雷达预警、小雷达指挥的指挥模式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现在做到了准确射击、精确定位、定量播撒,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这套系统被中国气象局减灾司人影处到威宁调研发现后,觉得在我们贵州的西部还有这么一套指挥系统真是很难得,他们回去把方案报给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审核后,签批全国推广我们这套作业指挥系统。”陈林自豪地说。
努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7月11日,多云,气温16℃—23℃;7月12日,多云转阵雨,16℃—24℃气温,7月13日,气温16℃—23℃。”
这是威宁气象微信公众号上,有关威宁气象变化的一个预报。事实上,这个预报与陈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踏上气象工作以来,陈林先后组织完成威宁天气雷达远程指挥操作控制系统,实现了天气雷达与高炮火箭自动联动作业,组织完成了威宁智慧气象手机APP及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组织完成了威宁气象灾害监测、调度、指挥系统,把威宁三级叫应服务提升到了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层面,在防灾减灾中具有示范作用。
搞科研、做学术,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有一股深入钻研的劲头外,还需要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陈林把他的业余时间全都用在了收集各种资料和对重大天气过程的总结提炼上,用在了科研开发工作上,用在了工作中,在同事及家人眼中,陈林成为了一个关心下属,热爱工作的工作狂。
“作为领导,他常常以身作则,将自己的这种精神传播给我们,在平常生活中,他就是一个亲切的长辈,我作为一名外地来此工作的气象人,在他的关心和指导下,很快融入了气象这个大家庭。”县气象局天气预报人员蔡军说。
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无私的奉献
在威宁气象局工作的这些年,是陈林最充实的人生岁月。
2008年,陈林荣获了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评为“抗凝冻、保民生及灾后恢复重建与发展工作”先进个人。
2009年,陈林被毕节气象局评为2008年度毕节地区气象系统拓展服务岗位标兵。
2010年,陈林获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森林防火抗旱一等功荣誉。
2012年,陈林获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人工影响天气二等功荣誉。
2015年,陈林获中国气象局评为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荣誉;2017年,陈林荣获中国气象学会授予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二等奖。
2017年,陈林还荣获了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气象局评为全国重大气象服务先进工作者称号。
毋庸置疑,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一位气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今后准备成立一个威宁气象现代化的创新团队,把年轻人集中起来,让他们在一起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再到外面请专家教授来讲课,希望他们尽快成长,把威宁气象的服务预报工作做得更好,服务更能够贴近民心,更能够贴近政府的需要,我们的预报做得更精准,灾害防范能够提前预知。”陈林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