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7-13

不忘初心 勇于担当——威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中交二航党员群像扫描

作者:方国俊 时间:2018-07-13 阅读:327


  “不忘初心,勇于担当。”这是威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中交二航一个个党员形象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为积极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作出了努力与贡献。
 
邓士贵:身先士卒的总工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党员邓士贵是威宁项目总工,他和项目班子成员们一起,面对威宁喀斯特地貌给桩基施工带来塌孔、埋钻等施工难题,不分昼夜地“潜伏”在施工现场,和地质专家们现场“会诊”,研究地质、收集资料,及时根据相应的地质情况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和成孔工艺,实现了一颗桩一个“疗法”。
  在施工过程中,他和项目班子成员们通过巧用干作业旋挖钻成孔、混凝土护壁成孔、全钢护筒跟进成孔、泥浆护壁冲击成孔、高压注浆固结上部土体旋挖成孔等工艺完成施工难题,在同一个项目上采用如此之多的成孔工艺,实属罕见。施工项目在邓士贵班子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了1300余根桩基工程施工,合格率达100%。
  今年4月份,五里岗D区进入千人大会战,邓士贵和项目经理组成工程推进领导小组坚持现场办公,施工队伍没有丝毫懈怠,人人铆足冲劲,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建好房、建精品房。
  如今走进五里岗D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易地扶贫搬迁人们的安居梦就在眼前,邓士贵也因此获得了中交二航局和中交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王俊杰:雷厉风行的安全员
 
  王俊杰是威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监部副部长,当过8年兵,在部队入了党,雷厉风行已成为了他工作的本色。
  常年的工地奔波让王俊杰不能守在家人身边照顾亲人,父亲患有严重糖尿病,好不容易在去年过年才回家看望一下父亲,可刚到正月初十却接到了回工地的通知,“工作要紧”,父亲一个劲地催他回工地上班,他只好放下对父亲的照顾返回了工地。如今他只好把对父亲的牵挂寄托在了对工程安全管理的动力上。
  面对工地上1000多人大会战出现的交叉作业、日夜施工等难题给安全带来的挑战,王俊杰没有退缩,他每天坚持守好阵地,现场的11台塔吊、24台施工电梯,他每天都要逐一检查确认是否安全运行,王俊杰每天在工地上至少要走2万到3万步,相当于10公里以上的路程。
  为了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他创新了“手机随手拍”“ 安全小喇叭”等安全管理方法。“手机随手拍”将工地安全隐患纳入“镜头”,加强了工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实时化。同时在工地上发现安全问题及时用小喇叭喊话,提醒一线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王俊杰总是说:“不说辛苦,只说安全。确保项目安全顺畅,既是一名施工工人的责任,更是一名施工工人的担当。”今年“七一”, 王俊杰获得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大家刮目相看。
 
王鹏飞:不甘落后的司机
 
  王鹏飞,军人出身,共产党员,威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部的一名普通司机。在工地上,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任劳任怨,全心全意地为项目服务,被大家称为工地上的勤务兵。
  手握方向盘,安全在心中。作为一名司机,王鹏飞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好出车前的车况安全检查,打扫车内卫生,让项目员工坐得舒心、坐得安心。
  由于项目启动了夜间加班模式,王鹏飞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在项目部他起得最早,每天早上他从五里岗D2区项目部开车到威宁八中项目部食堂,按时将“爱心早餐”送到D2区项目员工手中;每天晚上,他睡得也最晚,晚上12点他还要负责接送五里岗D区值班人员回到驻地,在工作中他随叫随到。
  王鹏飞常说:“我就一个开车的,项目部的同事都比我辛苦,我也不能落后啊,能为大家服好务,我就心满意足了”。  
  有人说,把一份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简单。就是这份不简单的工作,就是这份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精神,让王鹏飞成了威宁易地扶贫搬迁团队员工的“新标签”。
  党旗飘扬,党徽闪光。在威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中,像邓士贵、王俊杰、王鹏飞们一样不怕苦不怕累、一直坚守在项目工作岗位的党员工人还有很多,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了工地1000多名参建人员的工作热情。
  他们打头阵、争一流,与时间赛跑、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像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施工场地上,他们真正履行了“不忘初心”的誓言,诠释了威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中中交二航人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