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7-17

“终于修桥了!”

作者:马召凤 孔雄 时间:2018-07-17 阅读:216


 “终于修桥了!”
——东风镇梯田村修桥的故事
记者 马召凤 通讯员 孔雄

工人正在修桥
 
  随着挖掘机的轰隆声和工人叮叮当当的修桥声在村里响起,东风镇梯田村修桥的好消息终于落实下来了。
  这座并不高大的桥,却是这个村子几代人的共同期盼。每当洪水漫灌村庄,村民不得不举家迁往山上避难时,他们心底修桥的愿望就愈加强烈起来:“要是能修一座桥就好了”。
  多年来,坐落在河流两岸的梯田村四组和五组1600多口人都深受洪涝的侵袭。由于村民的房屋大多与河床基本持平,每当河水暴涨漫过河堤,村民的房屋就遭池鱼之殃,河水倒灌进家里,人畜不得不逃往后山“避难”。
  如果能在村口修一座大桥,让肆虐的洪水“乖顺”地从桥洞流下,那么村子不仅多了一条通往村外的路,还能免受洪水侵袭,可谓一举两得。
  今年,村民们的这个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梯田村要修桥了!
  村民蔡定开卷起裤脚站在河边,定睛看着眼前庞大的挖掘机轰隆隆地掘进。
  在河边生活的这些年里,蔡定开对眼前的这条河流又爱又恨,爱的是它承载了童年的美好,恨的是它常常在雨季的夜里悄悄膨胀,淹没庄稼和房子,摧毁村民们安定的生活。
  蔡定开的第一次创业就是因为没有桥而遭遇了失败。2014年,蔡定开转变思路谋发展,打算从传统的种植业当中抽身出来发展生猪养殖。对于他来说,那算是他的第一次创业,纵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那一年猪价持续走高,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蔡定开掐着时间点,买了几十头猪圈养起来,准备价格再高一些时卖出,因为猪价一路飙高,蔡定开早早就喜滋滋算好了收入账。然而,一场突入其来的大雨毁了一切。大雨引来了山洪,洪水过后,蔡定开家的十几只猪被冲走,他的第一次投资就这么打了水漂。
  这些年来,村民们在桥的问题上没少下过功夫。
  61岁的蔡定远还清楚地记得,村子里最早的一座桥还是他参与修建的。那是一座吊桥,仅一米多宽,为了方便河两岸的人家和学生上下学出行而修建。
  后来又在多方协调下修建过一座筒子桥,但由于去年雨势太大也在洪水冲刷下轰然倒塌。
  去年的洪涝灾害,蔡定伟夫妇至今想起还是后怕。去年的7月份,村子里又开始被洪水围困,远在贵阳打工的蔡定伟夫妇给留在家中读书的3个孩子打电话,却怎么也打不通。在给村里邻居打了电话才知道,洪水又来了。两夫妻连夜买了从贵阳到草海的火车,终于在快天亮的时候赶到了梯田村。幸而3个孩子在邻居的帮助下,在大雨到来之前提前转移到了后山上。
  所幸,今年,梯田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大桥。
  要修桥的消息一经传开,家家户户都在讨论着这项大工程,工程开工的那天,村民们大多跑到河边观望修桥的盛况。对修桥这件事情给与了极大的肯定和支持,无论修桥涉及到谁家的土地,没有一个百姓多说一个“不”字。
  “终于修桥了,这个桥一修啊,不仅方便了我们老百姓出行,还能解决我们村多年来总被水淹的窘境。”蔡定远满眼笑意地说着眼前正在轰轰烈烈施工开建的大桥。
  新的大桥桥墩高5.5米,桥面宽5.5米,承载力达50吨,泄洪能力1900立方米,能基本满足泄洪的要求。
  为了提早完成大桥的修建,减少雨季洪水带来的损失,施工队加快了工程进度。采取轮班的方式,白天晚上不休工,一根根钢筋水泥逐渐堆砌出了桥墩的模型。
  “修好这座桥,每年能给我们村挽回近70万元的经济损失。”村支书蔡国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