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创全国脱贫攻坚“省级样板”(上接一版)
作者: 时间:2018-07-18 阅读:177
(上接一版)
30年筚路蓝缕,毕节试验区水、电、路、讯、房、寨等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30年来,毕节累计建成铁路413公里,高速路通车里程达757公里,提级改造国省干线公路520公里,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1.33万公里,在建通组路15337公里,农村连户路和院坝“两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全省重点项目“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等21座大中小型水库落户毕节,实现了“县县有中型水库”目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通讯设施均已实现全覆盖。
产业转型升级 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在有赫章县第一大坝之称的窝公式坝子里,入眼满是碧绿,万亩香葱基地一直延伸到对面山脚。
正在基地务工的周训德告诉记者:“以前自己种地,辛苦一年挣不了几个钱。自从香葱基地建起来以后,我把自家的地全流转了,除了土地租金外,在这里打工,每天还能挣80元。”
记者发现,在基地的地块边立着“广州园”“上海园”“长沙园”“江苏园”“浙江园”等牌子,原来该基地按照香葱销售地广州、上海等地消费者对香葱品质的喜好,进行有针对性的种植,真正做到按需供货。
小香葱做成大产业,这是毕节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关键。30年来,毕节试验区结合自身环境气候条件,结合自身的特色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马铃薯、蔬菜、经果林、食用菌、茶叶、中药材、草食畜牧业,打造了“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特产品公共品牌;农业园区总数达到326个,其中省级农业园区9个;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543家,合作社14064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4家,覆盖贫困人口65.7万人。
工业是做大地方经济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利器。作为传统的煤炭资源大市,毕节试验区在工业发展上没有一条道走到“黑”,而是一边提升传统产业,抓能源、煤电、“两烟”等传统产业的提质增量;一边“跳出能矿抓工业”,抓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同步拉升工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6月27日,黔希化工年产3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毕节试验区正积极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从过去挖煤卖煤到火电、煤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毕节“吃干榨尽”资源,煤炭能源价值的倍增效应正在显现。同时,新兴产业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毕节兴国集团、金沙奥斯科尔等公司的产品都成功打入东南亚、中亚、东欧等国际市场。
毕节试验区还结合自身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助推旅游扶贫。近年来,毕节试验区充分发挥百里杜鹃、织金洞、草海、韭菜坪等精品旅游景区龙头作用,着力塑造“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品牌形象,积极探索景区带动、产业融合、乡村旅游带动等扶贫模式,2017年成功带动6.98万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计划带动7.12万贫困人口脱贫。
对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毕节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杨绍书一家世代居住在鸭池河畔绝壁下的哈冲苗寨,刚刚搬进了黔西县城里的锦绣花都移民安置区,开始了崭新生活。“十三五”期间,毕节试验区将有28480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2172人)像杨绍书一样,搬离恶劣环境,开启幸福生活。
保障改善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盛夏的赫章县海雀村绿浪翻滚、松涛阵阵。在绿荫环绕的村庄里,97岁的苗族大娘安美珍正在屋檐下乘凉,精神矍铄。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帮我们修建了新房子(危房改造),我每个月还有75元的养老保险,100元的老年补贴,生病了有新农合报销。”安美珍大娘说,“我现在每顿还能吃几片肉,还想多活几年。”
33年前,新华社记者刘子富用笔记录下了安美珍大娘家的贫困现状:苗族老大娘安美珍瘦得只剩下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
随着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强力推进,安美珍大娘一家脱了贫,还享受到了养老、合医等民生保障,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民生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30年来,毕节试验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
教育方面,30年投入各类教育资金200余亿元,修建校舍,扩招教师,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强化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和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精准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扎实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均受教育年限从3.6年提高到8.8年。
医疗卫生方面,全面推进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计生服务站建设,引进培训医生、医务人员,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探索建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机构千人床位数提前达到小康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服务方面,多举措促进就业,全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两无人员政策兜底32.39万人。
在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合心村,人们用一首《合心赋》,赞美政策好、生活美。赋云:适逢盛世,党恩沐浴。国运昌隆民心齐,合心合力构和谐。百尺竿头勤跨越,万里征程亦可期。
滴水穿石,弱鸟先飞,30年风雨兼程,毕节试验区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把全国统一战线的鼎力支持,把深圳、广州对口帮扶城市及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凝聚成振奋人心的数字: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1.61亿元;省定173个贫困乡镇中已有149个实现省级“减贫摘帽”,1981个贫困村中已有838个贫困村按国定标准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5.1%下降到8.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7年的182元增长到2017年的847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