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业遇上旅游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8-07-18 阅读:236
当农业遇上旅游
——威宁发展乡村旅游助农增收记
记者 陈武帅
近年来,威宁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按照“213535”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农旅结合,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乡村旅游产业助农增收。
摘葡萄 吃西瓜
7月16日,炎热夏季,在草海镇同心社区果蔬种植基地,走出户外体验生态农业的游客正在采摘葡萄、西瓜,玩得不亦乐乎。
据悉,该大棚种植基地占地50余亩,是同心社区李军朝夫妇流转土地,着力打造的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园。目前,该基地在大棚里套种葡萄、西瓜等特色果蔬,让市民前来体验生态观光农业。
“这些天,随着气温升高,前来采摘葡萄、西瓜的市民越来越多,大家都来体验生态农业的魅力,每天收入可达上千元。”李军朝高兴地说。
近年来,草海镇同心社区大力推进“旅游+”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实施旅游精准扶贫促进群众脱贫增收。今年44岁的李军朝前些年主要种植蔬菜销售到乡场上去卖,看到乡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李军朝夫妇开始打起发展乡村旅游的主意,通过流转土地50余亩种植特色果蔬打造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附近部分贫困农民的就业难题。
此外,同心社区在着力打造现代观光旅游产业园中,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树立以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建成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龙头企业,打造蔬菜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导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餐饮、旅游、家政运输等服务行业。
赏荞花 觅乡愁
7月12日,板底乡3000余亩荞花观赏园内,荞花怒放,慕名而来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纷拿出相机拍个不停。
板底乡云上花海荞花观赏园位于海拔2400多米的雄鹰村,由于年平均气温只有15℃左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独特的地理环境是荞麦的绝佳种植之地。板底乡因地制宜,规划种植3000余亩荞花,并融入民族元素,打造出了螺旋图,彝文八卦图,爱在彝乡,乡愁等图案。目前该荞花观赏园现已投入使用5个防腐木售货亭,3个摄影亭和5.6公里观光道。
每年花期,全国各地的很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如期而至、相约而来,前往参观、摄影、创作。同时,通过开发苦荞酒、苦荞面、荞壳枕头等旅游产品,助推了全乡生态旅游的发展。
“板底乡荞花观赏园是是摄影创作、亲朋聚会、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板底乡“农旅结合”的示范基地和“112233”农业示范样板工程之一,可带动农户96户384人参与荞花种植。”板底乡乡党委书记陈劲松介绍说。
板底乡苦荞花观光园是威宁发展农旅一体化发展的精彩缩影。
目前,威宁加快滨海大健康产业园、板底古彝寨、板底雄鹰荞花园、黔韵紫海、雪山游击团旧址恢复、羊街乡愁庄园及6座旅游厕所建设;在草海景区、泰丰园景区建设的基础上,把板底古彝寨、黔韵紫海纳入了2018年的1+5个100工程,带动群众增收,同时加大了旅游扶贫子基金的申报力度;推进石门乡、板底村、雄鹰村、银龙社区、西华村乡村旅游建设,配套启动30049座农村厕所改造、加快改善旅游扶贫重点乡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把威宁的马铃薯、苹果、核桃、大黄梨、荞系列等农特优势产业打造成为旅游商品,助推旅游扶贫;“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形成了黔韵紫海、板底荞花园、牛棚苹果基地等农旅结合基地。
“我们按照农旅结合的思路,在抓好接待服务型的山水人文旅游同时,积极发展农事参与型的休闲旅游,形成了泰丰园、银龙村、江家湾、海舍湖等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农旅结合示范基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