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供销系统创新服务机制促全县“三农”经济发展
作者:杨旭东 时间:2018-07-19 阅读:183
本报讯(通讯员 杨旭东) 今年以来,威宁供销系统主动出击,创新服务,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着力提高供销社企业经济增长质量,强化与农民利益联结,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切实抓好农业生产资料组织供应,有效缓解用肥供求矛盾。县供销社在资金严重紧缺的情况下,继续加强投入农业生产资料的组织供应,在稳定价格、确保质量、优化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农资协会的职能作用,切实抓好淡季储肥工作,有效缓解用肥期供求矛盾。据统计上半年共组织化肥淡季储备11923吨,化肥销售5800吨。
不断完善日用消费品流通服务网络体系,确保货源充足。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安排所属各基层社、农村商品批发零售超市、县直各企业、村级综合服务站认真组织好各种商品物资投放城乡市场供应,确保货源充足,价格稳定。至目前,已安排所属各基层社、县直各企业、村级综合服务站等经营服务网点组织销售:烟花爆竹6900余件;各种副食、糖果、烟酒106100件、饮料54500件、方便面64800件、红白糖958吨等物资投放城乡市场供应。
积极抓好威宁洋芋产销对接工作,为地方农特产品“走出去”铺路搭桥。充分发挥县供销社在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作用,全力以赴争取省供销社和贵州绿通惠民公司强势介入,签订了5万吨《威宁洋芋销售框架协议》,组织全县64家马铃薯种植合作社,与绿通公司签订5000吨“三膜”早熟洋芋销售协议,促进威宁马铃薯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大力抓好“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建设,有效推动社员股金业务开展。通过引导、规范,稳步发展了社员股金服务机构24个,吸纳社员股金近1.03亿元,调剂余额3.06亿元,有效解决了三农用钱问题;通过生产、供销、信用合作,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和入社入股,促成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位一体供销社”促“三变改革”助农增收。
大力抓好贵农网农村电商工作,为地方产品“突围解困”。通过实施“贵农网”建设,把农村电商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全面推进农特产品“突围解困”。两年建设了42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自建物流行驶里程55.76万公里,配送包裹 74.18万件,农资24.51万件;实现工业品下乡1130.47万元,推动农产品销售1.01亿元;累计开展农村金融服务31.5万笔,存取款1.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