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门上的“另类”风景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2-03-08 阅读:371
本报讯 日前,笔者从县城出发,沿毕威326国道往东前行,一路上,不管是从凤山城郊到草海镇板仓村江子林,还是从盐仓的土坡脚到威赫边境的凉水沟,沿途,一座座耸立在道路两旁,身材高大,气势恢宏,直观醒目,关于我县当前主要工作思路,创建目标,发展型党的组织建设,迎第七届旅发大会召开等的宣传牌,旋即撞入眼帘,给人以强力的视觉冲击,并不停地敲打心灵,让人震撼。
这样的一幕幕,其实在我县不止在326国道上“激情上演”,境内的102省道上,依旧“倾情演绎”着,也不要说一条条的县道上,乡到上,以及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上,都有各种各样形式新颖的关于发展、前进的宣传牌。
这是一道行走的风景,这可以说我县继《威宁报》、县电视台、《草海》、《乌撒文学》等报刊之后,加大立体化宣传力度,让县委政府的声音,与广大老百姓零距离亲密接触的又一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对外展示威宁新形象,提升威宁新素质的一个大窗口。由于其直观醒目,简洁精炼,颇能引起往来行人和广大老百姓关注。
这些直观醒目的宣传牌,有的写着“四在农家”破解“三农”难题(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有的写着“五心”教育提升全民素质(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有的写着“六风”建设创建发展环境(正党风、清政风、淳民风、浓学风、转作风、优行风);有的写着“七个坚持”谋划发展(以“威宁试点”推动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发展、以城镇化拉动发展、以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发展、以改善环境支撑发展、以构建和谐社会协调发展、以党的建设保障发展);以及我县奋力实施的“六大战略”(强农稳县、项目立县、扶贫助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强力推进的“六大建设”(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的“六张国家级名片”(建设全国优质烟叶基地、全国生态畜牧养殖基地、全国马铃薯种薯和鲜薯生产基地,全国高原反季节蔬菜基地,全国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全国高原湿地生态休闲旅游中等城市),努力创建的“六个威宁”(富裕威宁、平安威宁、生态威宁、开放威宁、文明威宁、和谐威宁)等等。
一路行走,一路可见,我县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思路、发展战略目标等以靓丽的色调,醒目的标识,成为各条道路上一道特别的风景。图为耸立在326国道毕威公路上的宣传风景。
(本报记者 李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