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7-20

旅途之书(组章)

作者:古风 时间:2018-07-20 阅读:289


夜宿佛山
 
  在夜幕下悄悄驶入佛山,像一个不速之客。
  我不想惊扰这座繁华都市,历史文化名城,武术之乡。
  为什么不早来十五年?
  那时,我一心尚武,血气方刚。
  那时,我崇拜豪侠,身强体壮。
  此刻,只能蜷缩在空调里,让思绪穿越时空,重温武林旧梦。
  黄飞鸿,梁赞,叶问,李小龙,这些闪光的名字,流星一般划过脑际,让我心生仰慕,辗转反侧。
  我只是路过,短暂停留。甚至来不及嗅嗅佛山的一丝文化气息。
  天明之后,我就要离开,如同少年时代的梦一般,从高楼缝隙里倏然划过。
  在车流人海中,还会不会有什么物事,能再次拨动远去的记忆和逝去的梦想?
 
开心蔬菜
 
  在广州开心农业公司厂房里,我见到了你们——
  白菜,黄瓜,豌豆,萝卜,洋芋。
  如同见到了我的兄弟姐妹,亲切,愉悦。
  我很开心,也很激动。
  你们有了新族系:高原山地精选菜。
  真空袋标签上印有籍贯:贵州威宁。
  这些山旮旯里的苦孩子!离开山乡,走进都市,才成了宝贝,身价倍增。比出来打工那些兄弟姐妹更受城市青睐!
  在明晃晃的超市专柜里,你们可习惯?
  在保鲜膜里,你们可想念故乡那片吹着自然空调的高天厚土?
  两天之后,我又将回到家乡凉爽的土地上。我肯定还会想起你们。你们会不会迷失在都市里?还会不会记起孕育我们的那片黄土地?
  无论如何,想起你们,我就会开心。
 
针织厂车间速写
 
  从一根线到一件毛衣,需要经过多少复杂的工序?
  步履匆匆,走过伟康针织有限公司的车间,机械在轰鸣,针车在转动,工人们在忙碌。
  打工生活的神秘,曾不止一次听亲友们说过。像一个梦境,闪现在我苍白的想象里。
  那些坐在流水线上忙碌的人,正在演示着我曾虚拟过的场景。
  在燥热的空气里,她们干得热火朝天。
  成堆的毛衣,标签上是密密麻麻的英文,即将源源不断地漂洋过海,运往英国,变身英镑。
  这些毛衣,将会温暖了谁的身体?
  光照检验,整烫定型,上吊牌,包装。女工们在精心运作最后的工序。
  她们精心制作的毛衣,穿不到自己身上!
  看到她们,我突然想到了一首古诗,以及诗中描述的蚕妇。
 
漫步文化古村
 
  古村名叫大岭,偏安都市一隅,守着一段古旧时光。
  在这个安静的午后,大岭村坐拥八百多年历史沉淀,散发着浓浓的墨香。
  文房四宝,陈列在村庄入口处:大魁阁塔为笔,池塘为墨砚,塘水为墨汁,龙津桥为笔架,玉带河为纸。一幅鸿篇巨制,铺展在这座古老的村庄。
  一个小村庄,出过1个探花、34个进士、53个举人和100多个九品以上的官员!
  更吸引我的,是娓娓道来的解说。没有炫耀,不加褒贬,如数家珍,在柔美的语音中还原了历史真相,描述了惊人的辉煌。
  龙津桥上,坐在树荫里那些老人,手执摇扇,神态自若,如同一截截凝固了的光阴。
  在大拆大建的时代保持原貌,在快节奏的喧嚣浮躁中依然恬淡闲适。也许,这才是我们来拜访的理由。
  历史就如同那些沉默不语的老人,包容,安静。过去的一切,任由龙津桥上古老斑驳的石雕去解说,任由村史馆——显宗祠,去默默诠释。
  离开村庄的时候,玉带河水缓缓流淌,墨绿幽深。这张古老的纸上,记载着我们读不懂的许多往情。
  后来的人们,又将在这里书写出怎样的辉煌篇章?
 
 
墨砚塘的荷花
 
  在三十五摄氏度的暑热里,我们不期而遇。
  相逢于文化古村,在一个古老的池塘。
  午后的艳阳,像一颗跳动的心,放射出热辣辣的光芒。
  打开车门,滚滚热浪扑面而来,一抹惊艳点亮了疲惫的眼睛。
  幸福的目光,引发了一场美妙的心颤。
  是文化芬芳的浸染,还是墨香的熏陶?
  每一片荷叶,都宽厚仁爱。每一朵荷花,都素雅,淡薄,高洁,美得让人晕眩。
  那一刻,我忘了暑气蒸腾,忘了时光流转。在古村渐次打开的册页里,似有一缕缕幽香袭来,萦绕着我,芳馥醉人。
  微风轻拂,荷叶颔首。含苞欲放的蓓蕾红着脸,欲语还羞。开放的花朵,彬彬有礼,举止得体,落落大方,把一个盛夏的精彩全部展开。
  走过荷塘的每一缕风,都馨香可人。每一朵微笑,都让我心醉神迷。
  古村的往事,荷塘的来由……谁的解说,天籁一般浸入心扉。把我带进了古诗的情韵,国画的意境。
  相机举起来了,又轻轻放下。
  我不敢直面你的楚楚动人! 
  高洁的美,只宜存放在脑海中。纯真爱慕,只适合藏在心里。
 
莲花山:一个古老的采石场
 
  把一座石山变成莲花,把一个采石场变成公园,我佩服人类的智慧。
  在莲花山,美女在扩音器里解说:莲花石、燕子岩、八仙岩、观音岩、飞鹰岩、南天门、神仙桥……
  我没有听清,磁性声音里,津津乐道的那些美好。也无意于她侃侃而谈的莲花盛宴。
  耳畔仿佛传来了锤凿声,从西汉时期传过来——叮叮当当,叮叮当当。 
  锤凿声穿破历史的烟云,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一锤一凿,把一座石山,变成如今的模样,需要多少岁月,需要多少汗水?
  取走石料,留下景观。取舍之间,章法有度。
  古人的智慧,如同崖壁上那些凿痕,还清晰可见。
  在莲花山,我想到了当下的很多采石场,炮声隆隆,机械轰鸣。
  石头运走后,留下残破的山体,漫山遍野的乱石浮土,不堪入目的一块块伤疤,横陈着狼藉与破败荒凉。
 
莲花湖:白鹭成双
 
  绿树环绕碧水,水中有亭,亭在蓝天白云上面。
  莲花安静地开放。一对对白鹭或在湖中结伴戏水,或在湖畔林荫下梳理着羽毛,耳鬓厮磨。
  美女介绍说,那些白鹭感情笃深,双宿双栖,不离不弃,直到白头偕老。
  我不禁心生羡慕。
  禽鸟犹能如此恩爱、执着,世人敢与它们相比么?
 
在莲花山远眺
 
  莲花山顶,是我有生以来攀登的最低海拔,108米。
  近处是珠江入海口,轮船穿梭往来。
  稍远处,是港口,是城市高楼以及喧嚣的街道。
  更远处是东莞隐隐约约的轮廓,在烟霭中兀自繁华。
  我最感兴趣的,是零丁洋。只是听说,遥不可见,无缘去那一片生长出千古绝句的水域。只能站在莲花山顶,闭目遐想,诗人当年在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凄苦身影。
  看得最真切的,是巨型观音塑像下面的那两个男人。
  跪在蒲团上面,两手合十,闭目祈祷,双唇翕动。是在求财?求情?还是求高官厚禄?
  在莲花山,每一个匆匆而过的游人,都怀有不一样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