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7-23

产业壮大百姓富

作者:卯龙艳 时间:2018-07-23 阅读:232


产业壮大百姓富
——五里岗街道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助力脱贫小记
记者 卯龙艳


基地内的萝卜丰收
 
  天刚蒙蒙亮,五里岗街道白岩社区团结组村民陈冬兰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剁猪菜、煮洋芋、拌饲料,把饲养的几头猪一天需要的猪食准备好后,她叮嘱儿子照看着家里,自己便骑上车往务工的种植基地赶去。
  从早上出门到傍晚归家,陈冬兰将在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里做一天的工,挣到80元的工钱。
  “以前我也是一直在家种点儿地,看到别人都出去打工挣钱了,我因为要照顾孩子和老人出不去,靠种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自从我们社区引进合作社,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每天80元,一个月下来能拿2000多元的工资,家里也照顾到了。”自去年以来,陈冬兰已经在基地内打了一年多的工,同时家里还流转了6亩土地给合作社,每亩地每年有800元的流转费。陈冬兰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里的经济收入水平也得到提高,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2017年以来,白岩社区因地制宜依托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和102省道横穿社区的交通优势,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采取“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规模种植马铃薯、莲花白、白萝卜,改变低效、耗时的传统种植模式,有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
  “目前我们社区内有3家合作社,发展种植的农作物也各有特色。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白萝卜和辣椒种植,带动社区内的群众就业增收效果明显。”白岩社区党支部书记马永清介绍。
 
社区有了好产业
 
  走进五里岗街道白岩社区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一个个白色的大棚映入眼帘,种植萝卜的大棚里,只见前来务工的老百姓有的搬运萝卜,有的打包装车,你来我往,个个忙得不可开交。
  帮忙运输萝卜的白岩社区村民张磨友告诉记者,平时忙完自家的农活,他就来基地务工,利用闲余时间也能获得不错的收入。
  张磨友说:“现在自家地里也没什么忙的,家里有辆拖拉机,我就到基地里来打工,运送一车萝卜50元钱,平常一天能拉六到七车,最多的一天拉八车,一天就能挣几百元。”
  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17年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合作社职能,坚持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依托白岩社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及白萝卜等特色产业,以产业促增收,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了合作社、社区、农户共赢。 
  在合作社的带领下,白岩社区有了特色产业,为当地及周边群众增产增收搭建了平台。
  小海镇小海村精准扶贫户陈粉兰表示,在合作社务工离家近,工作也不累,一个月下来,至少能挣到一千多元, 家里生活费有了,孩子的书本费有了,心里面也就踏实了。
  合作社负责人卯昌福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在白岩社区流转土地1200亩,按照“科学重视、特色突破、产业经营”的发展思路,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白萝卜及马铃薯种植,一年种三季,产品远销广东、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群众就业有了好去处
 
  刘背山是住在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易地扶贫搬迁户之一,今年刚从秀水镇新坪村搬到城里的他已经在基地里打了三个月工。他感激地说:“搬到城里要有活干才能养家,合作社提供了就业岗位,只要好好做,挣钱顾家当然没问题。”
  “刚搬到城里来时,找不到活干,一家人的开销都没个着落。现在到基地里打工,做满一个月能挣到2400元,一个月下来,一家人的生活不成问题。”刘背山说。
  和刘背山一样,来自雪山镇的李全真也是易地扶贫搬迁户。采访中,她高兴地说:“现在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了,扶贫政策更是处处为群众着想,合作社提供了就业岗位,我一定安心工作,多挣点钱,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自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充分吸纳白岩社区和周边的老百姓到基地内务工,因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较近,合作社更是广泛吸纳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让大家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
  “我们基地在白萝卜成熟季,每天的用工量在120人左右,除了白岩社区的村民,还有双龙镇、小海镇和其他乡镇来务工的有30多人,易地扶贫搬迁户40多人。一季的用工量在10000人次以上,三季总的用工量在40000人次左右。”合作社负责人卯昌福介绍。
  接下来,俣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将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贫困户和搬迁户增产增收、脱贫攻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短频快特色产业,探索一条使合作社与贫困户及搬迁户均可持续增收、抱团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