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7-27

用心坚守 无悔付出

作者:李云侠 时间:2018-07-27 阅读:281


 用心坚守  无悔付出
——威宁交警大队二中队队长苏兆华20年风雨坚守梅花山
记者 李云侠


苏兆华(右二)在事故现场

  “他太忙了!孩子生病手术都没顾上。”采访前,威宁交警队宣传员张建向记者这样开口介绍苏兆华。
  7月24日,赶往威宁交警大队二中队的途中,在金钟镇小尖山路段,记者见到了正在出现场的苏兆华。
  只见他双手抱着一个现场记录本正在勾画,刷刷几笔,现场情况跃然纸上:小尖山路段的急弯处,事故车辆撞上路边护栏,又弹开近10米,车辆损伤严重,所幸车主及乘客毫发无伤。
  详细了解了事故原因,得知车主已经报了保险等情况后,苏兆华语重心长地叮嘱车主:“这么大的弯道,开车要慢,注意力要集中,年轻人不要急躁。安全是最重要的,要珍惜生命。”
  而这些话,在这条路段上苏兆华整整说了20年,每天都在说,已经数不清重复了多少次。
  今年50岁的苏兆华,是威宁交警大队二中队队长。自1998年8月调到二中队工作至今,他在这个贵州省境内海拔最高的公路,整整坚守了20年。
  同事们都戏称他是“铁打的苏兆华。”
  这20年间,威宁交警大队大队长换了6任,身边同事来来往往不下50人,苏兆华依然如他所守护的梅花山一样昂首挺立着,每天奔忙在各个交通事故点,默默守护威宁新发、龙场、金钟、二塘、猴场5个乡镇22.7万名群众的交通安全。
  而这片区域上的路网有G356国道约50公里,102省道16公里,县道、乡村道路,总里程2000多公里。
  如此大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全靠二中队包括苏兆华和4名交警以及24名辅勤常年24小时执勤来保障,不计春夏秋冬,不论风霜雪凝。
  因为梅花山沿线多盘山路,海拔最高处达2680多米,每年从头年12月至次年2月,此路段常有凝冻,每年大雾天气多达200余天,能见度最低时不足5米,交通事故多发。
  每月要处理的大小交通就有几十起,年平均需要处理的交通事故高达上千起。
  这不,中午刚处理完小尖山路段的交通事故回到二中队,刚来及坐下喝一口茶,苏兆华的手机又响了:二塘镇产底村发生一起翻车伤人事故。
  而这时,时间是中午13:15。
  挂了电话,苏兆华迅速叫上两名值班交警开车赶往事故地点。
  到现场,事故车辆侧翻下4米多高的公路,整个车身损毁严重,车主头部、手部多处有伤,浑身是血,正在接受村卫生室医生的包扎。
  车刚停稳苏兆华迅速跑向坐在事故车辆旁的车主,焦急询问车主损伤情况,并仔细观察伤者表现,以防有内伤延误救治时机。幸好,经过村医诊断,车主只是轻伤。
  苏兆华一边指挥同事记录处置故事现场,一边安抚车主情绪,又扶着车主上了警车送到村卫生室接受详细诊疗。在卫生室,等待车主情绪和情况稳定,并联系了家人前来后,苏兆华又叮嘱村医时刻关注车主情况才离开。
  整个事故的处置过程井然有序,有条不紊。附近的群众甚至在他离开时向他保证:“苏队长放心,我们一定照顾好这个车主,直到他的家人到来。”
  此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然而,除了7点钟的早餐吃过的一碗面条和中间喝过一口茶,苏兆华和队员还颗粒未进。
  苏兆华笑着说:“我都习惯了,20年来,很少有到点吃上饭的时候。”
  他的同事告诉我们,苏队长有严重的糖尿病,已经19年了。
  回头看看匆匆忙忙的苏兆华,除了过了饭点偷偷给自己打的针,他丝毫没有任何病人的“自觉”,总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
  采访中,他的同事还告诉我们一个让人难过的事实,苏兆华19岁的儿子还在六盘水水矿总医院住院。
  7月2号,苏兆华在毕节航空学院上大一的儿子因为胸口疼痛,到医院检查发现是气胸,病情严重。他自己坐车回六盘水水矿总医院接受治疗。
  入院当天,苏兆华的爱人汪杰打电话告知了他,但是由于正在执勤,苏兆华只能让爱人好好照顾儿子,等工作稍微空隙的时候他再去看。
  这一等,就等到了3天后孩子第一次手术。
  汪杰告诉苏兆华孩子下午要做手术了,希望他能到六盘水一起照顾孩子。
  他的回答依然是:“我还在事故现场。”
  当天晚上,苏兆华才终于抽出空来,匆匆去了医院一趟,看了刚做完手术的儿子。随后,又匆匆返回二中队。
  后来,他的儿子又接受了第二次长达4小时的手术,苏兆华当晚匆匆赶去的时候,手术也已经结束。
  儿子住院22天,手术两次,苏兆华总共去看过3次,每次还都是晚上的时候才去,匆匆看上一眼,问候几句,又匆匆赶回中队执勤点。
  与他守护的2000多公里路网相比,从他的执勤点到家的距离不过25公里。但在2000公里的路网上,他可以来回奔波,常常不管清早还是半夜,只要有警情,他总是第一时间出动。而25公里外家人的召唤,他总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他的爱人汪杰说:“20多年来,我和孩子都已经习惯了他不在身边,虽然偶尔会有怨言,但想到他工作的性质,也都理解了,只是希望他也顾着点自己的身体,不要那么拼。”
  苏兆华说,对孩子,对家庭,我不是没有愧疚的,我亏欠他们很多。他说:“我这儿子长到19岁这么大,我几乎没认真照顾过,家里的事情也都丢给爱人,我回家都是脏衣服一脱,换上一身干净的,住一晚或者当即就走。”
  他说:“家里有爱人顾着,但是工作的5个乡镇2000多公里路,是我的责任,是我必须守护的地方。”
  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他,正如同事所说,是铁打的苏兆华。20年初心不改,总是冲在事故第一线,总是以守护一方安宁为己任的铁骨铮铮的真汉子。
  在贵州省境内海拔最高的公路,为了这片天地的安宁,他一直在奔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