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乡观音山社区“五型创建”助村集体经济增收
作者:赵琴 时间:2018-07-27 阅读:221
本报讯(通讯员 赵琴) 近年来,石门乡观音山社区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村级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试点工作,“五型并举”探索“五种模式”,全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产业发展型。依托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建立相关招商制度和招商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与村级组织共建扶贫项目,村级组织按照参与份额、参与形式获取利润,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建设观音山社区光伏扶贫电站工程,按照8:1:1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资源利用型。结合区位条件、自然禀赋等对集体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观音山社区运用已建成的电商微型工厂,集中生产石门特色产品并通过网络销售,实现“网货下乡、黔货出山”,所产生利润按541模式(政府50%,公司40%,村集体10%)进行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股份经营型。按照股份制的要求和“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积累共有”的原则,采取全资股份、控股经营、参股经营等模式开展股份合作。村集体全额或部分出资注册成立市场主体;把集体固定资产折价注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吸纳一定社会资金入股;通过整合财政、扶贫、农业等相关涉农资金及其他资金,参股到辖区内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
区域带动型。观音山社区整合易地扶贫搬迁资源,结合观音山社区小集镇区域优势,建成观音山社区小集镇农贸市场1个,光伏扶贫电站工程项目1个,电商微型工厂1个,发挥各类优势产业效能,实现就业120人以上,达到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效果。
易地置业型。对缺乏产业带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匮乏且没有区位优势的区域,探索由乡扶持、村级组织、群众入股参与的模式筹集资金在具有商业发展前景、住房(门面)增值潜力大的区域购买不动产,通过出租获取利润。观音山社区安置点集中易地安置96户433人,易地置业经商30余人,实现100余人就业。
据了解,观音山社区集体经经济主要有石门乡百万蛋鸡集体经济产业园和光伏扶贫电站工程,每年获得的净收益(租金),用于解决石门乡精准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和易地扶贫搬迁就业问题,同时“建档立卡”贫困户可直接分红;光伏扶贫电站工程按照约定比例的利益分配机制分配,涉及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实现增加当地贫困户的收入和达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