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8-06

朱凡杰:白家梁子的“跑腿书记”

作者:陈武帅 李情松 时间:2018-08-06 阅读:352



朱凡杰在院子村查看苹果长势
 
  白天,他奔走在走访群众的田间地头;晚上,他加班整理资料谋划产业发展。
  他叫朱凡杰,是黑石头镇经济发展办负责人、陆坪村驻村干部、院子村第一书记。因工作成绩突出,2018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访农家:
  踏破皮鞋话搬迁
 
  “坡陡地皮薄,庄稼长不出;房子悬崖上,兔子难进来。”这句顺口溜道出了陆坪村艰苦的生存环境。
  距离镇政府驻地35公里的陆坪村,是黑石头镇最偏远的村,也是该镇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1700余人的村庄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5户931人。
  陆坪村的陡峭是出名的,有人开玩笑说,在家门口削洋芋,不小心洋芋掉下悬崖,如果捡回来要半天时间。
  陆坪村蔡田组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村寨,与岔河镇、海拉镇隔河相望,一条“毛路”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每逢雨季车辆无法通行,若是要走出蔡田组,必须徒步翻山越岭1个多小时。
  但许多群众故土难离,舍不得搬出大山,就算搬出大山也不愿拆旧房,他们说总得留着有个念想,虽然不在老房子里面住了,但感情还在。
  今年“五一”小长假,为了完成旧房拆除,朱凡杰带领驻村工作组8名成员放弃休假,在蔡田组住了三天两夜,动员群众拆除旧房。
  今年“端午节”期间,朱凡杰放弃休息,带领工作组动员群众拆除旧房。观音岩村山花厂组、陆坪村蔡田组是黑石头镇最偏远最落后的村民组,要到这两个组需要翻山越岭步行一个多两个多小时,但为了拆除旧房,工作组深入村寨数十次。
  蔡田组村民浦仕飞家,对于拆除旧房一拖再拖,为了拆除旧房,上门做思想工作不少于八九次,朱凡杰曾3次到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浦仕飞家做动员工作,最晚的一次回到黑石头镇已是凌晨2点。
  “浦哥,你看都已经搬到安置小区了,人都搬来城里住下了,旧房不拆除也有安全隐患,还是拆了省心吧。”
  “端午节过后就拆,我和媳妇都统一了思想,搬到城里好好过日子。为了拆老房子,我和媳妇吵了几架,甚至大打出手。以前不同意拆,主要是当初建房子时一块砖一块砖从山脚背上来建成的,有感情,舍不得。
  这是朱凡杰第10次到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浦仕飞家动员拆除旧房。为了拆除旧房,朱凡杰和陆坪村党支部书记蔡朝华、陆坪村包村干部虎良平一同到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民家中搞动员,最终说服浦仕飞配合拆除旧房。
  据悉,陆坪村2016年计划搬迁32户175人,2017年计划搬迁57户425人,2018年计划搬迁22户125人,总计搬迁111户72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1.96%。目前,在朱凡杰的带领下完成旧房拆除57户。

抓产业:
  苗寨种起“致富果”
 
  7月30日,在黑石头镇白家梁子山麓的院子村700余亩精品苹果种植基地,驻村第一书记朱凡杰正指导果农进行田间管理。
  1800余人的院子村,风景怡人,生态良好,但群众致富门路少,产业结构单一,总是种植苞谷洋芋,发展愿望不强烈。 
  作为陆坪村驻村干部、院子村第一书记的朱凡杰感到肩上担子沉重,和村两委积极谋划发展致富产业。
  和院子村毗邻的锅厂村盛产苹果,许多果农依靠种植苹果实现增收致富,而院子村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很少有人尝试种植苹果,看着别人发财干瞪眼。
  要改变群众思想观念,先要培养种植大户,让群众尝到种植甜头才能激发更多人种植苹果的热情。
  院子村村民老安曾在锅厂村学过种植技术,于是朱凡杰动员他先尝试种植2亩苹果, 90多棵苹果树挂果第一年就买了1万余元。
  看到老安家种植苹果能发财致富,院子村苗族同胞对种植苹果渐渐有了兴趣,纷纷前来请教种植技术。
  “我家去年在第一书记朱凡杰的动员下试种了2亩苹果,今年就挂果了,期待能卖个好价钱。”村民王秀英英说。
  今年60多岁的王秀英老人从没想到种植苹果能挣钱,家里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两老就种点苞谷洋芋维持生计,朱凡杰带领村两委多次动员,并请技术人员至到他家指导种植,这才激发了王秀英种植苹果的兴趣。
  如今,院子村规划种植苹果700余亩、烤烟500余亩、辣椒200余亩,望着漫山遍野长势喜人的经济作物,朱凡杰觉得群众脱贫有了希望。
  “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能帮助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朱凡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