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村蜕变记
作者:卯龙艳 陈秋梅 时间:2018-08-07 阅读:256
空壳村蜕变记
——秀水镇新河村兴产业修道路谋发展小记
记者 卯龙艳 通讯员 陈秋梅
“山一家,水一家,眼看着那家人就在前面,可是绕山绕水走到那里可能要半天功夫。守着大山大河,坡陡土地贫瘠,一年种的粮食只够半年吃,加上交通不便,咋能不穷呢?”说起自己的家乡,秀水镇新河村村支书蒋文仓这样说。
秀水镇新河村属二类贫困村,“高坡土地不产粮,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上学路太远”是当年新河村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个属纯农业自然村,新河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却只有1.5亩,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是典型的“空壳村”。全村共有5个村民组,总人口数240户1378人,其中贫困户数129户596人,几乎占了总人口的一半,2013年贫困发生率为43.25%,贫困面广,贫困发生率高。
怎样才能让村民脱贫?这是摆在新河村村支两委面前最大的难题。
随着全县脱贫攻坚战打响,地处布多小河河畔的新河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年来,新河村村支两委抓住机遇,在县委政府及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因地制宜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充分利用新河村的气候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力度,有力推进新河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现在的新河村,组组通公路修好了,全村产业也有了起色,从典型的“空壳村”慢慢蜕变成了“小康村”。
养殖促脱贫
“现在家里养了4头牛,其中两头是能繁母牛,每年光是买小牛犊的收入就有一万元左右。除了养牛,家里还养了几头猪,年底卖了又多了一笔收入。”家住新河村建设组的村民朱正银一边忙着剁猪菜一边和记者聊着。
朱正银家的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大学,一家人的开支全靠种地。朱正银说,“本来土地就少,加上肥力差,种不出什么东西来,一年到头一万块钱都挣不到,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都没着落。”2015年,朱正银家被认定为精准扶贫户,通过国家一系列帮扶措施,一家人的生活才慢慢得到改善。
被认定为精准扶贫户后,朱正银的两个孩子上学有了补助,家里盖房子也有几万元的补贴,同时还有发展扶贫资金,他也积极转变思想找出路,脱贫出了列。
“前年的扶贫资金我拿来买了几头猪,去年的一万元扶贫资金我用来买了两头小牛,娃娃读书的费用也不用愁了。去年还脱贫出列了。以后我打算多养点牛,扩大规模养殖。”朱正银高兴地说。
新河村人均耕地面积少,种植粮食亩产效益低。近年来,在村支书蒋文仓的带领下,新河村开始大力发展家庭养殖业,邀请了专家技术员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将科学养殖技术普及到户,让群众掌握科学喂养、科学管理、科学防疫等技术,将家庭养殖作为新河村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目前,通过加快品种改良和良种引进,扩大养殖规模,新河村已发展能繁母牛养殖500头,实现户均1.2头;发展能繁母猪养殖800头,达到户均2头。在发展养殖过程中,14户65名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助发展
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新河村村支两委借助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群众大会等形式,通过入户宣讲、大喇叭广播等方式,引导广大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宣讲产业调整的必要性,指导村民转变种植模式,淘汰经济效益差的农作物,发展效益好的经济作物,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眼下正值辣椒上市的时节,新河村新源组村民耿忠奎家今年种植的10余亩辣椒长势喜人,他每天带着放暑假的孩子在地里忙活,既要采摘辣椒,同时还要进行田间管理。目前,地里的辣椒已经采摘了一波,预计还能再采一波,10亩地能给家里带来3万元的收入。
“目前我家的辣椒一部分拉到秀水去卖,一部分拉到迤那去卖。现在辣椒市场价格好,一斤能卖到1元,一亩能产3000多斤,收完辣椒还能接着种绿肥来养牛,收益很好。”耿忠奎介绍说。
家住新河村建设组的朱兵银家今年种了5亩辣椒,去年用政府补贴的一万元扶贫资金买的两头小牛如今已长大了,他打算用卖辣椒的钱再买一头能繁母牛。“今年年底我家一定能按照计划脱贫出列。”朱兵银信心十足地说。
村支书蒋文仓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新河村像耿忠奎这样愿意种植辣椒、大蒜、大白菜等经济作物的村民越来越多,他们把特色种植和家庭养殖结合起来,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积极创收。
蒋文仓说:“都说威宁是南方马铃薯之乡,但是我们这个地方海拔低气候湿热,种出来的马铃薯亩产低、口感差,根本卖不出去,老百姓一直以种植包谷为主,包谷的亩产效益也低,还是种植蔬菜瓜果好,河谷地区一年可以种两季,上市早、收益好。”
目前,新河村已经发展辣椒种植300亩、经果林1000亩,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打通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早已是共识。在山高谷深的新河村,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
“以前村里仅有一条出山的土路,到镇上赶场清早出门天黑才能回家,种庄稼、运输物资靠肩挑手提。”村民赵忠国回忆说。
打通通村通组路,成为新河村脱贫出列必须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2009年,从新河村通往秀水镇的通村路打通,新河村有了一条像样的大路,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2016年,全县交通大会战打响,新河村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对全村通组路、产业路等交通路网进行修建和改造升级。
2017年,新河村完成10公里通组路和串户路硬化,修建了6公里村活动室至新元组至耿家沟周家梁机耕道,建成了1200平方米活动室和村卫生室,完成了1000平方米文化小广场建设;同时积极开展院坝硬化及“三改”工作,完成了80户危房改造工作,完成了3个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6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
昔日的新河村进村道路坑坑洼洼,如今大路却修到了家门口,老百姓出行不再困难。
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就业培训等项目的实施,新河村受益群众达1378人,带动全村129户569人贫困户脱贫致富。人均居住环境大大改善,群众增收有了门路,今年新河村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8000元以上,到年底预计能实现全村脱贫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