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8-07

遥远的山村小学

作者: 觉俄卡如 时间:2018-08-07 阅读:354


   离开教师岗位踏入记者生活,伴随年岁渐增,离别久远,我越发怀念当老师的人生岁月,特别是在偏远的山村小学教书育人的那段时光。
  二十三年前,我从草海之滨的威宁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怀揣教书育人的梦想,来到了东风镇的草坪小学,开始了为人师表的教师生涯。那时,我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那是初秋,我整理好行囊,接过从父亲手里递过来的几百元钱,从乌江源头的故乡,踏上去威宁的中巴车,再从威宁转乘大客车,向东风镇奔去。当时没有直达东风的班车,抵达六盘水大湾镇管辖的小湾后下车,再搭一辆拖拉机去镇上。到镇上的时候,天已快黑了,在亲朋的照料下,我迷迷糊糊地度过了一夜。第二天,跨过一条黑不溜秋的小河,我去教辅站报到,知道了要去的学校叫草坪小学。
  没去报到上班前,我就听说过东风镇是产煤大镇,经济条件好,工资有保障,而草坪小学却从未听说过。那时候,教师工资是乡财政包干发放,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教师不用愁工资,月底会足额发放;经济条件差的地方,要拖欠几个月才到手。当时,能够分配到东风镇工作,我倍感欢喜。然而,当亲眼见到草坪小学萧条模样的时候,我的失落感,像初秋的绵绵阴雨下个不停。
  草坪小学是原草坪乡的中心小学,距镇上有十多公里。据说,撒并建前,教学质量好,周边以及更远村寨的孩子,大多喜欢在这里就读,鼎盛时期有数十位教师近千名学生。加之学校就在乡政府的旁边,交通相对便利,各种设施比较齐全,许多师范生毕业后能够分配到草坪小学,感觉无尚荣光。撒并建后,草坪小学开始冷清了。我到草坪小学的时侯,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变成了教师们闲暇时的美好回忆。眼前的草坪小学,篮球架歪歪扭扭,操场坑坑洼洼,墙壁颜色斑驳,门窗破破烂烂,桌椅残脚断腿,学生稀稀少少,一幅破败不堪濒临垮台的景象。
  这就是我将要工作的地方吗?这与我想象中的学校差距太大了,一时间竟有一种迷惘的感觉,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被分配到这样一所山村小学,有那么一瞬间,甚至想卷起铺盖走人。可是一想起十余年来父母的辛勤抚育,自己的辛苦付出,冲动的想法就偃旗息鼓了。我把心里面想不通的事情深深地掩藏着,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暗自发誓,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其时,我也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曾经辉煌耀眼的学校,怎么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就跌落成最糟糕的学校。是学校管理层没有履职尽责吗?是教师没有兢兢业业吗?是学生没有认真学习吗?是家长没有尊师重教吗?草坪小学的没落,我初为人师的那段时光里,这种痕迹还依稀可见。那两三个在宿舍或小卖店趁空闲卖百货的老师,常常到教室扫一圈布置作业后,就跑回小卖店蹲守了,有几个还趁学校领导不在的间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喝酒瞎扯谈,有的老师甚至从课堂上跑出来,在小卖店边与周边闲到无事的村民吹牛聊天。
  草坪小学落后的局面引起了主管部门的注意。那一年,镇里面调整了学校的领导班子,校长和教导主任是从教辅站派下来的,也充实了学校的教师,与我一同到草坪小学的,还有一位姓陆的老师。听说学校来了新的领导,新的老师,家长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说草坪小学又有希望了,送孩子去读书又放心了。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开学初的校会上,校长一次次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大家必须警醒起来,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吊儿郎当。草坪小学已经到了生存死亡的关键时刻,如果还不悔改,继续以老心态对待工作,那是绝对不行的,我一定要撕破这张老脸,教辅站安排我们回来这里工作,目的是和大家一起努力,尽快扭转这种落后的局面。果不其然,那几个经常偷偷跑回去卖东西的教师受到了校长严肃的批评。从此,草坪小学的校风教风学风逐步回转到正常轨道上来。
  当时,草坪小学一共有九个教师,一百多个学生。我接的班级是五年级,17个学生组成了一个班,语文、体育、美术一肩挑,像个万金油老师。虽说教多门学科,其实重点只是教语文而已,因为那时期末统考评比,也只比语文和数学。
  尽管学校在村民们心中口碑不好的这种状况,一时扭转不过来,但是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还是尤为迫切。我刚来学校上课不久,学校周边的学生家长就跑到我的宿舍,再三叮嘱我,说我是正规师范毕业生,希望我好好教育他们的孩子,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孩子交给我,他们就放心了。课堂上,学生们睁大眼睛用心聆听,课后还常常喜欢跑到我的宿舍,问这问那。每当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向我齐刷刷投来的时候,分配的不公,条件的艰苦,异乡的寂寞,即刻烟消云散。单纯的学生或淳朴的家长,经常邀请我到他们家里坐坐,或偶尔也会提几棵白菜或几个洋芋来,给我单调枯燥的教师生涯凭添了些许盐味。
  组织的重托与家长的信任,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片刻的马虎。每天放学后,我除了备课、写教案、批改学生作业和测试卷,抽空向老教师讨教教学方法,看看各类教育教学书籍,不时还行走在家访的路上。好几个学生的家住在五六公里之外的大山深处,翻山越岭,穿沟过壑去家访,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可我觉得值。然而,由于学生先前基础太差,尽管课前我充分做好了准备,课堂上讲得绘声绘色,课后认真辅导、批改和讲评,千方百计的努力,结果依旧不理想,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很糟糕。第二个学期,我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通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学生的成绩终于有了起色。之后,我教授的班级,学生成绩年年稳中有升,给了我莫大的欣慰和鼓舞。
  学校的八九位同事中,老罗老师显得尤为特别,不知什么缘故,经常喝酒醉,醉后常常站在宿舍的楼道间,妈妈啊……妈妈的唱歌,有时醉了连课都不上,他的工资每个月到手还没拿好,就被学校周边小卖部瓜分了,所剩无几。想必现在他应该是退休在家颐养天年;老蔡是一位即将退休才转正的老教师,数十年的风霜雨雪写满他沧桑的脸庞,每年宰年猪的时候,他总要邀约我们去他家吃杀猪饭,如果老蔡还健在,现在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民转公的老毛虽然学历不高,但对工作负责教书认真;教导主任像个大哥哥,周末经常邀约我们到他家玩;校长李叔由于多重关系,一直都对我挺好,特别是初来乍到那一段时间,我在他家生活了许久。周末闲暇,他还经常带我到处转转。
  工作和恋爱是人生的两件大事。一个人孤单地在异乡,寂寞的滋味实在不好受。我在认真干好本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开始了美好而甜蜜的恋爱时光。
  那天午夜,在学校一个单身女教师的宿舍里,我们玩够了扑克嗑够了瓜子喝足了饮料之后,醉意朦胧的我,向那个活活泼泼漂漂亮亮的女孩儿,展开了强烈的攻势。终于,那女孩在我甜言蜜语的撩拨下,悄悄对我敞开了爱的心扉,我顿觉孤旅无依漂泊无助的心灵,找到了一个躲风避雨的港湾。
  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中秋的夜里,碧空如洗,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蓝天。天空下,我俩依偎在潺潺的溪流边,听溪水的浅斟低吟,听山风的轻言细语,眼里只有彼此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冬末的早晨,一场薄薄的小雪过后,我俩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形影不离,悠长的山路,留下了两行深深浅浅的脚印,多了几分诗意几许欢乐。阳光暖暖风儿悠悠的夏天,波涛汹涌的三岔河边,熙熙攘攘的西南煤都,碧波荡漾的高原明珠草海湖畔,留下了我们朝夕相处的足迹,卿卿我我的形影。那时,我们不知道岁月是什么,痛苦又是什么,幸福得不知天高地厚。
  爱恋的甜蜜成为我幸福的人生支柱,我彻底忘却了学校的偏远,环境的艰苦,我更加热爱教学工作了,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好了。
  谁料六月原是一本很伤感的书,结局如此之凄美,正当我沉溺在幸福的海洋里不能自拔的时候,由于许多不明不暗的原因,我们分手了。我跌入了痛苦的怀抱,生活又回到了孤单的从前。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一段美好的感情,说没了就没了。后来,加上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以及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调离了山村小学,回到了乌江源头的故乡。许多年之后,一个斜风细雨的黄昏,我曾在高原小城遇见了那个女孩,她已为人妻为人母,我也为人夫为人父。抛开痛苦和伤心,时光片段里的一些记忆,依旧鲜活如初,美好如初。
  如今,离开草坪小学已经有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间,我曾多次打算到草坪小学去看看,看看曾经一起共事的同事,看看那些年留下的人生足迹,却始终未能前行。二十年来,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必草坪小学,早已化蛹成蝶,旧貌换新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