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大力优化投资环境 拓宽民资准入通道
作者:杨旭东 时间:2018-08-08 阅读:300
本报讯(通讯员 杨旭东) 近年来,威宁通过推行招商引资对外宣传、项目推介、扩大PPP项目实施范围、开展项目代办服务、项目审批服务改革等措施,大力优化投资环境,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极大地优化民间投资环境,拉动了一大批民间投资项目迅速开工建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强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按照《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精简办事手续,简化办事程序。根据《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企业备案项目一律通过网上审批,极大提高了项目审批办理效率,为扩大民间有效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手续办理条件。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和《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贵州省2017年本)》管理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条件,对非限制类和非淘汰类以外的项目,一律开放。同时,广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领域类项目向民间投资开放,燃气、教育、卫生、垃圾、污水等领域项目不断向民间投资开放。
开展企业代办服务。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威宁自治县委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坚持按照“充分授权、封闭运行、高效快捷、务实廉洁”的原则,按照“一站式”服务要求,上半年受理各类代办事项41件,办结41件,办结率100%,解答业务咨询服务62件。
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按照“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思路,围绕经开区现有产业,进一步填充丰富经开区项目库。结合实际情况,牵头修改《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报上级部门审定,为招商引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相结合,多次到广州、云南等地考察联系洽谈项目。
搭建引才平台,降低用人成本。经开区主动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凭借“一站式”代办服务平台,用真情、真心、真诚服务投资商,形成园区服务优势。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组织招工小分队分赴全县各乡镇帮助开展企业用工宣传,利用节假日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招聘活动,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全面开展企业员工就业培训,为企业提供熟练技术工,降低企业员工培训成本,提高企业单位投资效益。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企业投资项目备案92个,项目总投资67.23亿元。其中较大项目有学府公馆项目,总投资5.6亿元;燕山壹号项目,总投资6亿元;威宁县金岭蓝湾欣园项目,总投资9.8亿元;威宁海越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果胶生产加工线建设项目,总投资5.1亿元;戴利服装生产项目,总投资4.5亿元;成品油储备库建设项目,总投资4亿元。积极探索PPP项目模式,上半年启动PPP项目5个,2个已建设完成并投运,今年已完成水务局及水投公司威宁县排水工程PPP项目、威宁县杨湾桥饮用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工程及威宁县乡镇排水PPP项目3个项目的“一方案两报告”编制及审查工作。上半年全县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3.8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完成33.9亿元,占比40.5%,较去年同期上升9.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