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8-09

一个贫困家庭的幸福变迁

作者:陈美群 时间:2018-08-09 阅读:378


  昔日山沟沟里刨温饱,如今夫妻携手奔小康。
  “这个菌子框要轻抬轻放,大家做事一定要细心。”记者在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见到赵天艳时,他正在车间指挥工人进行金针菇上下架操作。
  赵天艳一家人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小区里大家都羡慕的。
  一个当初如此贫困的家庭是如何过上如今这般幸福生活的?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2014年,赵天艳一家因为家庭贫穷,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于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件事,赵天艳觉得脸上无光,原因是觉得自己20多岁,正是可以自立更生和奋斗的年纪,不应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负担。
  而今,赵天艳一家从盐仓镇营洞村4组搬迁到了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夫妻两人在艰苦的努力下,成为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现在两人工资加起来月收入过万,一家人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说起盐仓镇营洞村4组,人居生活环境恶劣,泥巴路、土墙房,一到雨季,家难进,路难行。
  “我们原来生活的地方条件很差,土地很少,每年就靠种点玉米和洋芋维持生活,一年苦到头也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赵天艳说起以前的生活状况一脸无奈的表情。
  2015年,政府通过多次到赵天艳家走访了解,最终把赵天艳家列入了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以易地扶贫搬迁来切实解决贫困问题。
  “当时听到可以搬到城里,一开始很高兴,但还是有些犹豫,以后来城里了怎么生存下去,后来政府的干部说搬到城里了可以给我们找工作,而且就在搬迁的住房附近,我们就毫不犹豫答应了。”赵天艳笑着说。
  2016年,赵天艳夫妻俩通过政府的推荐在搬迁之前就到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就业。
  2017年年初,赵天艳一家搬到了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小区,住进了面积有120多平米的新房里,在这个以前梦寐以求的地方有了属于自己的新家。
  不在靠刨土地求温饱,而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就业奔小康,赵天艳夫妻俩实现了能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我一开始来是金针菇包装车间的普通员工,工资是3000元每个月,半年后提了组长,工资是3800元每个月。半年后我又被提为上下架车间班长,现在工资平均每个月6000元左右,下面管着两个组长,65个工人。”谈起就业这件事赵天艳很开心。
   随后,记者来到赵天艳妻子顾梅的工作车间,顾梅在金针菇包装车间指挥工人包装金针菇,忙得不亦乐乎。
  “我是16年和我老公来雪榕公司上班的,我刚来的时候才3000元每个月,后来干了一年后被提为组长,现在每个月有3800元左右的收入,我们一个月两个人能有10000元以上的收入。”顾梅笑着说。
  2017年底,赵天艳夫妻俩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攒够了买车的钱,家里买了新轿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我们这里都是优先录用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的,我们公司截至目前贫困户累计用工达1430余人。”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针菇一厂负责人何琪说。
  赵天艳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孩子上学的条件也好了,就在他家所居住的小区里上幼儿园,一家人现在生活得很幸福,他很感恩国家的好政策,以后和妻子会更加努力,靠自己的勤劳过上更好的生活。
  说完赵天艳便拿着笔和笔记本急匆匆的去培训室参加主题为管理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的培训会。
  目前,威宁脱贫攻坚工作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关后续扶持政策,强化搬迁成效监督考核,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