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新生儿健康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8-08-10 阅读:218
守护新生儿健康
——记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生韦红梅
记者 陈武帅

韦红梅在查看儿科患者

韦红梅在查看儿科患者
她是一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8年的一线医生,用自己精湛的医技为新生儿解除病痛;她是一名医疗战线守护员,在平凡的工作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默默守护群众的健康。
她就是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生韦红梅。
坚守急诊科,群众健康守护者
2010年秋,来自独山县的85后青年韦红梅从遵义医学院毕业后,选择来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县人民医院担任临床一线急诊科医师。
当时的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人员少,韦红梅常常要连续加班工作,时刻坚守在一线。
2011年1月里的一天,韦红梅连续值班24小时,在夜间抢救了一位有机磷中毒的患者,终于熬到了第二日交接班,准备想着下班好好休息一下,这时候却接到科主任要求加班守护这个危重患者。一天一夜都没有休息,还要继续加班守护患者,当时韦红梅感觉很委屈,但想起自己当初选择当医生的初心,立马就听从上级医师的安排。一直到守护这名患者治愈出院,韦红梅才感到完成任务。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同样是2011年5月里的一天中午,只差十几分钟就到了下班时间,韦红梅肚子饿得厉害,准备回家吃午饭。这时候急诊科突然来了一位宫外孕患者,韦红梅又加班半天全程守护做各项检查及送至手术室。那天熬到吃饭时,已是下午16:30了。
然而患者的不理解也是常有的事情。一次在给一位酗酒的患者进行手指截除术时,因为需要半小时的时间才可以清创,这时候患者就无厘头的骂韦红梅,很难听,都被骂哭了,但她依然忍着为患者做手术。患者家属安慰韦红梅说,不要放心上,因为患者喝醉了,但韦红梅感觉还是很委屈。
急诊科是最忙的科室,有时夜晚还要出诊。有一次凌晨2:00左右医院接到电话说在城郊有车祸发生,需要救护车去运送抢救。韦红梅和一名护士坐救护车急忙赶至事故现场,到场地看到一位男性伤者已无呼吸、心率,当场可以宣布死亡,但家属不能接受,无论怎么解释,家属仍强烈要求抢救,并强行把尸体抬至救护车中。死者被车撞得面目全飞,比恐怖片还要吓人,但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韦红梅必须面对这种恐怖及家属无理要求,为了给予家属安慰,在颠簸的救护车上给死者做心肺复苏。到了医院急救室,韦红梅却因晕车而呕吐得面部都发青了。
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韦红梅也曾踌躇过、彷徨过,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坚持曾经的梦想。
工作虽然困难,但在治愈很多危重症患者的时候,在家属送来的锦旗及感谢信的时候,韦红梅感觉自己真的很有价值。
“曾治疗一位肺炎肺气肿老年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基础疾病。家属悄悄硬塞给我500元红包,说是感谢我的。拗不过家属,我只好把红包交给领导。经过领导协调,最终才把红包还给了家属。”韦红梅说。
转战新生儿科,守护新生儿患者健康
2012年下半年,因工作需要,韦红梅调到县妇幼保健院担任新生儿科医师。
新生儿科是一门“哑科”,是近年来一门新兴的学科。韦红梅在遵义医学院读书时几乎都没有学过相关的知识。韦红梅为了尽快掌握医药知识和技能,一边工作一边积极与上级医师学习相关医学知识及技能,多次要求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还购买了一大推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光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
抢救新生儿成了韦红梅的日常。
2017年2月5日,盐仓镇二堡村新生儿小刘行,出生时脐带绕颈1周,生后患儿无自主呼吸,全身皮肤青紫,转入时患儿无哭声,呻吟、吐沫,入院不久出现抽搐、激惹及尖叫等缺氧缺血性脑病表现。韦红梅立即抢救后,患儿呼吸渐恢复,面色转红润,经过昼夜抢救患儿脱离生命危险。住院治疗19天后治愈出院。住院期间24小时监护,喂奶、换尿片、洗澡等精心护理。
2018年5月17日,家住双龙镇的新生儿赵和一, 只有一个月,父母外出打工,由奶奶带着,发高烧伴腹泻,在当地医院就诊治疗症状无好转。其奶奶带着入院,老人叙述病史不清楚,韦红梅反复与患儿母亲沟通,经过积极抢救及住院治疗8天治愈出院。
……
8年来,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韦红梅参加业务培训学习达30多次,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各类医学书籍,并记了很多笔记,遇到难题更是从不放过。她坚持向医院资深医师、大医院专家虚心请教,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2014年12月31日,韦红梅通过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2017和2018年在县妇幼保健院举办的技能大赛中均斩获一等奖。
通过自学和理论联系实践,韦红梅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对一些新生儿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得心应手,业务水平和诊疗潜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群众信得过的好医生。
从医8年来,韦红梅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从不参加吃请,不拿病人“红包”,从未因用药而发生医疗事故。她是千千万万一线医生的缩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保障了群众的健康安全。
“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韦红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