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8-13

点燃星星之火——江楠农业集团帮扶威宁脱贫攻坚走笔

作者:唐爱梅 时间:2018-08-13 阅读:335


  威宁是传统农业大县,海拔高、山地多、地形复杂多样,是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的绝佳地。
  威宁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既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存在后天的不足,种植技术相对落后、销售渠道不畅通、缺少专业人才队伍等,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应对当今市场环境的残酷选择,常常会陷入有货无销路的“窘境”。
  2017年,广州江楠农业集团响应国家农业扶贫政策入驻威宁,弥补了威宁农业发展的“后天不足”。传统农业大县与现代农业企业联手,为决胜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江楠农业集团涉及商品服务、冷库租赁、农业项目开发等多个领域,入驻威宁后,注册成立贵州江楠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利用综合结算科技,综合分析交易量,并充分结合威宁特有的区域优势,通过制定基地生产目标,结合市场对农副产品需求量与实际消化能力制定种植计划,带动县域农业经济发展。
 
打通市场 实现共赢
 
  威宁土壤、气候条件好,种植的蔬菜种类多样、品质高、市场竞争力较强。但总体来说,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生产水平较低,技术较为落后,销售模式滞后。
  江楠农业集团进驻后,首先计划建设1.5万亩蔬菜核心示范基地,示范带动15万亩以上的蔬菜基地建设。同时,借助全县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利时机,从技术上着手,指导老百姓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环境的高价值经济作物,减少玉米种植,增加各类蔬菜种植,不断完善产业结构。
  为打通市场销售渠道,江楠集团在毕节市金海湖第一产业园投资建设“贵州江楠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项目建成之后,用于各种肉类加工、蔬菜分拣加工、包装冷冻及冷链配送,预冷库容量400吨。
  据了解,该项目一方面将毕节全市生产的农产品加工后,面向整个毕节进行配送;另一方面以此为交易市场,加强毕节与江楠农业集团旗下的农批市场之间的贸易来往。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将毕节生产的农产品加工后发往旗下农批市场。又将旗下农批市场的进口水果、水产海鲜等引入毕节市场,实现互利共赢。为解决贵州农产品销路问题,江楠集团在广州江南市场专门开设贵州蔬菜专区档口,现已销售农产品近万吨,销售额过亿。
  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威宁借此契机发展壮大蔬菜产业优势,带动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脱贫全覆盖。
 
解决就业 力拔“穷根”
 
  正值午后,双龙镇水潮社区大棚蔬菜基地内,工人们除草、挖沟、施肥,一派繁忙景象。
  工人赵永芬告诉记者:“在这里务工,每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
  江楠果蔬集团第一季种植的白菜心已经开始上市销售,正计划种植下一季蔬菜瓜果。大棚旁,是一片绿油油的红薯苗,预计8月底就能丰收。
  隔着公路不远处,一个400亩的蔬菜基地里又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
  水潮社区蔬菜基地是由江楠果蔬集团和恒大集团合作实施的扶贫项目,由恒大集团流转土地并援建大棚,江楠集团负责经营运作。
  江楠集团作为蔬菜大棚基地的经营主体,将蔬菜大棚经营利润的20%交由政府,由政府分配给贫困户。除了务工费,还有土地流转费,贫困户还能拿到利润分红。赵永芬今年57岁,以前单靠种植苞谷、洋芋,一年的收入也就几千元。今年赵永芬家流转土地4.75亩,去年流转费是800元每亩,今年是1000元每亩,她美滋滋地说道:“今年,4600多元的流转费已经打到卡上了。”
  现在,赵永芬家的收益加起来年收入过万。
  像赵永芬一样的群众很多,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不用外出奔波讨生活,既能守住家乡,又能挣到钱,村民们有了稳定收入,脱贫攻坚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授之以渔增强“造血功能”
 
  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始终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渠道,产业实体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进而实现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不断增强贫困农户自身的“造血功能”。
  江楠集团的团队由各分公司工作者主动报名参与,并吸纳当地人才,以培养储备人才为主,为后续的脱贫攻坚工作夯实基础。集团带来的队伍具备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发展理念,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让贫困户参与进来,建立稳定的带动合作关系,向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传授种植技术,提高产业效能和务工人员收益。提供行情分析,使贫困户、企业实现信息共享,互利共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
  双龙镇水潮社区的村民王福秀在蔬菜基地里务工,一个月务工收入2000元,在蔬菜基地里耳濡目染,学会了种植蔬菜的知识,将家里面原来种植苞谷、洋芋的土地都拿来种植蔬菜,蔬菜一年种三季,收入明显比原来提高了许多。
  王福秀笑着说:“以前种植苞谷、洋芋,勉强只能解决温饱,现在一年光卖菜收入就有五六万元。”
  王福秀是充分发挥自身“造血功能”的一个典型,在政策鼓励、企业带动下,贫困户们的发展意识不断觉醒。他们像星星之火,迅速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呈现出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