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8-14

“把路扫干净,我就很开心了”

作者:周星 李情松 马维 时间:2018-08-14 阅读:223


 “把路扫干净,我就很开心了”
——记威宁公路管理段南屯养护站养路工人曹成刚的一天
记者 周星  实习生 李情松 通讯员 马维

  初秋早晨6点,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被起伏的大山挡在另一边,威宁公路管理段南屯养护站土坡角的宁静就被养路工人打破。 
  这里是南屯养护站道班宿舍,南屯养护站土坡角组共8名养路工人,主要负责两段路日常道路养护工作,一段是“最高峰—土坡角—阳角山”,一段是“土坡角—老洼箐—最高峰—717赫章交界暨717至739+600公尺”,这两段路属于冬季重冰区域。
  土坡角组组长曹成刚今年45岁了,从1992年10月份加入到养护大军至今已经26年了,他和工友们一道“以养路为业,以道班为家”,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痕迹。   
  简单洗漱,做好早餐,匆匆吃完后,大约1个小时,曹成刚和工友们一道扛起扫帚、铁锨,坐上养护专用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曹成刚的工作任务是道路养护中的“老三样”:打扫路面、修补路肩和清理边沟。这三样工作养路工几乎每天都要重复做。曹成刚说,路面上的垃圾尤其是大块垃圾有可能会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而路肩和边沟虽然往往会被很多人忽视,但其实也是确保道路通畅无事故的重要组成部分。
  曹成刚用扫帚仔细清扫着路面,并将从山上滑落在路面上的大小土块和石头清理出去;用铁锨铲起黄土,垫在轻微损坏的路肩上,再将其拍瓷实;把边沟中的树木枝叶和垃圾铲上小推车,等收工时带到合适的地方倒掉。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无意中拍到曹成刚那双饱经了26年风霜雨雪和酷暑烈日的手,手掌粗糙皴裂,表皮青筋迸起,因为长期的劳作,关节肌腱粗大得甚至有些变形了。
  二十多年的养路工作,期间最让曹成刚记忆深刻的是,他刚满20岁进入迤那镇养护站工作期间适逢土路改造,坑坑洼洼的土路只有下雨天才能挖平,因为路面和路基在被雨水浸泡之后才能软和一些,方便开挖。那时,曹成刚和工友们每人每天要挖50多米土路,而9月到10月是铺泥路的最佳时节,大家顶着毛毛细雨挖平路面,清挖路肩,等到停工时,全身早已湿透了。当时段里的技术员每月都要来检查,评定优、良、次、差,而曹成刚所在的迤那养护站完成率在95%,曹成刚更是连续几年获得了先进个人。
  中午12点左右,曹成刚和工友们回到宿舍,开始忙活午饭。吃饭之余,曹成刚和工友们简单梳理了一下上午工作中遇到的情况,短暂休息之后,便又开始了下午的工作。
  “和他一起工作20多年了,工作很细心,工作安排有条理。就算是生病了也是硬撑着,总是放不下他的那段路。”说起曹成刚,他的工友李元林心里是满满的佩服。
  在基层作业,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部分公路沿线的村民有时不理解养护工作,还会与养护工人发生口角,而曹成刚和他的工友们经常都是默默地把工作干好。
  下午六点半后,一辆黄色的养护车缓缓驶入南屯养护站的小院子,曹成刚与工友们吃过晚饭,开始享受自己的休闲时间,或看电视、或聊天,夜幕开始慢慢降临。
  冬去春来,曹成刚已在养路队呆了26年,在他的心里,修路铺桥造福千万家,这是一种光荣。他说自己对修路、养路有感情,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安全通过,心里有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能把路扫干净,保证畅通,我就很开心了。在未来,曹成刚也将继续和他的工友们坚守好自己负责的每一段路。
  采访手记:威宁公路管理养护工程队承担着境内国、省道和县乡公路的养护任务,全县每一条公路都饱含着养路工人们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大都不善言辞,虽然说不出“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却能让人感觉到,他们早已把“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融入到沥青混凝土中,铺筑在了每一条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