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8-20

威宁游击团旧址修缮工程竣工

作者:许定华 邓向候 时间:2018-08-20 阅读:589


   本报讯(记者 许定华 通讯员 邓向候) 日前,位于雪山镇灼乐多社区红旗三组的威宁游击团旧址修缮工程完工。该工程于2017年9月12日动工,历时10个月后恢复了原貌。
  威宁游击团旧址--灼乐多明德小学是原威宁游击团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解放前名为明德小学,是陆宗棠烈士之父陆永昌和当地的几位彝族开明人士共同集资创办的,这里是威宁游击团创立、发展和壮大的主要阵地。
  陆宗棠烈士于1928-1934年在这里读书,194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获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他放弃了在省城舒适的生活,拒绝了国民党威宁县政府的拉拢,毅然回到明德小学任教。1949年4月,陆宗棠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在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根据地者海(会泽境内)滇东北人民军政学校学习。9月下旬受党组织委派,回到明德小学创办了有近百名学员的干训班,为威宁游击团培养了第一批革命骨干,同时也为游击团的成立打下了坚实基础。同年10月,这支队伍被中共滇东北地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六支队威宁游击团”番号,陆宗棠为政委、卢嵩岚为团长,下辖五个连队。游击团成立了党支部,陆宗棠为支部书记,陆思明、张斐然为委员。
  建国后,游击团指挥部被列为威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当时的毕节地委、地区行署明确为毕节地区红色旅游重点景区(点)。
  经过数十年的风雨,游击团指挥部逐渐破败。
  2013年11月,本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该旧址破败不堪的情况,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7年9月,县人民政府决定对该旧址进行修缮保护。在县旅游局、雪山镇的共同努力下,由贵州保利文物古建有限公司根据建国前后留存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了修缮,确保修旧如旧,还威宁游击团旧址——明德小学的真实原貌。

修缮完毕的游击团旧址


解放初期时的威宁游击团旧址(资料图片)


2013年11月拍摄的游击团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