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牛羊奔小康
作者:朱凡杰 时间:2018-08-21 阅读:336
赶着牛羊奔小康
——黑石头镇水平社区发展畜牧业促农增收侧记
通讯员 朱凡杰
近几日,黑石头镇水平社区村民柏明昌的心里一直乐呵呵的,走路都哼着小曲儿,因为他上周刚卖了两头牛,获得了18600元的收入,对于刚脱贫的柏明昌来说,“能挣到钱”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现在还养着5头牛,年底再卖1头,少说也能有7000多元的收入。我能脱贫致富可全靠这些‘宝贝’。”柏明昌说话时难掩内心的兴奋劲儿。
据水平社区党支部书记虎恩斌介绍,该社区平均海拔2400多米,气候冷凉,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很多农作物在这里都不能获得高产,发展农业产业受限,但这里牧草丰盛,大部分的村民都有养殖牛羊的经验,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为了帮助群众增收,在种植业之外开辟一条新的增收道路,近年来,社区“两委”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畜牧业。如今,当你走进蓝天白云、草地茵绿的水平社区,羊群在食草料、饮清水,对峙抵角、追逐撒欢;牛群或低头吃草,或闲适漫步。
目前,该社区345户1386名村民中,有290多户农户家中饲养有牛羊,平均每个村民占有1.2头牛、1只羊。以养殖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已成为社区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最坚实保障。
村民安辉是该社区的养牛大户,他和老伴一共饲养了15头牛,每年光卖牛的收入就有5万多元。他自豪地对笔者说:“家里就我和老伴两个人,算下来我们也是‘高收入’了,一点也不羡慕你们有工作的干部。”
“我腿上有残疾,没法下地干活,生活的重担都落到了我媳妇的肩上。考虑到我家里情况困难,村里的干部主动找上门劝我养牛。再三思量下,我用政府给的1万元产业帮扶资金买了2头能繁母牛,种地的活我干不了,但割草养牛的活我能干。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家的牛已经从最初的2头增加到现在的5头。”柏明国满是欣慰地说。
在水平社区,有很多村民都是靠养牛羊增收致富,过上幸福生活的。
村民桂小三有60多岁了,但“闲不住”的他养了50多只绵羊和3头牛,一年卖牛羊的收入在2万元以上。
“如果没有这些牛羊,我肯定也是一名国家要帮扶的贫困户,所以要致富一定不能闲着,得养牛养羊,你养了离脱贫也就不远了。”桂小三看着围在他身旁吃草的羊群开心地说。
村民聂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丈夫在3年前因病去世了,留下她和3个孩子。为了撑起这个家,她用政府给的1万元产业帮扶资金买了2头能繁母牛。
“两头母牛都怀有崽子了,再过几个月家里就又要多2头小牛了。”聂梅既期盼又欣喜地说。
有了牛,聂梅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为凑不齐3个正在读大学的孩子的生活费而发愁了。用聂梅的话说,只要卖1头牛就能让3个孩子吃饱穿暖安心读一个学期的书。
与聂梅的情况一样,村民安朝英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也离她而去多年,为了不让3个孩子因贫困辍学,她不怕劳苦,养了5头能繁母牛,每年卖牛的收入在3万元左右,邻居都敬佩地说:“安朝英真是厉害,不但靠养牛脱了贫,还靠养牛培养出了1名大学生。”
可喜的是,水平社区虽然牛多、羊也多,但并没有出现“牛羊进生态退”的现象,而是牛羊年年兴旺,生态日益优美。据社区主任桂国勋介绍,该社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10亩以上,很多村民都会规划出地块种植牧草,放牧牛羊时也只是在自家草场里,不会去破坏生态。
村民虎伍省今年一共种了5亩牧草,加上10亩玉米地秋收后的玉米杆,足够饲养6头牛了。
“养牛羊是为了生活,保护生态是为了生存,我们不会为了眼前的生活去破坏世代生存的环境,习总书记说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我们可是时刻牢记在心。”虎伍省很有远见地说。
家家户户有牛羊,男女老少有笑容。畜牧业的发展让社区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贫困群众“脱得了贫,致得了富”,村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