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工地上最美的“造型师”
作者:方国俊 时间:2018-08-23 阅读:290
对于建筑工人来说,钢筋工无疑是工地上最美的“造型师”,他们一勾一旋,穿过去、钩过来,灵巧飞快地“编织”着高楼大厦的钢筋铁骨。
8月19日,笔者走进威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五里岗D2区工地,走进这群被称为“工地最美造型师”的钢筋工,去看看和感受他们是如何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威宁易地扶贫搬迁人民的“安居梦”。
笔者来到五里岗D2区24号楼第15层,只见10多名钢筋工正在绑扎该层底板钢筋。莫师傅今年50多岁了,来自河南安阳,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在15层东头施工作业,只见他麻利的双手戴着胶手套,一只手拿着铁丝,一只手拿着勾钳,一勾一转,熟练地给钢筋扎好固定结。他说,如果用手直接接触钢筋会对皮肤造成伤害,绑扎过程也得处处小心,否则钢筋(扎丝)扎破手指后会更加疼痛。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莫师傅手套上靠近手背的食指和中指处,胶手套已被磨破了2个洞。由于常年在工地上做钢筋工,莫师傅的中指和食指的掌骨底早已被磨出了老茧。
有人说,钢筋工如同工地上的“造型师”,蹲和躬是他们最基本的劳动姿势。他们识图纸、操机器、绑钢筋,每一根钢筋的下料和每一根钢筋的布设,都需要他们躬着腰弯着背;每一处钢筋的绑扎,都需要他们蹲在工地上一个结一个结地捆扎。在这一躬一蹲中,穿过去、钩过来,需要付出多大辛苦才行!
建筑工地上,钢筋工不仅是男人的天下,女人也同样是能干的好手。45岁的杨师傅是一名女钢筋工,她来自四川,在工地上干了10多年。她告诉笔者,看上去钢筋在一勾一旋中就被固定好了,这动作虽然不难,但每天都要重复上几千遍,那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没有掌握好技巧和力量,绑钢筋时,用劲小了,打的结就松,用力过大铁丝没拧几道就折断了。多年的摸爬滚打,让杨师傅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男工人差。
在15层西头,5名钢筋工也正在忙碌着。陈师傅来自毕节金沙县,他告诉笔者,有幸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建设者,他感到非常自豪。
“你们可以偷工减料啊,多绑一处,少绑一处,到时候打完混凝土后,也没有人知道啊?”笔者一句玩笑话,陈师傅却严肃起来,“虽然扎好的钢筋以后藏在水泥里看不见,但这可是个良心活儿,一点儿不能马虎。咱这建的是老百姓的安居房,咱就当做是给自己家建房子,必须对钢筋绑扎质量负责。”
朴实的话语中,让笔者对陈师傅这群钢筋工的敬佩感油然而生。他们是威宁易地扶贫搬迁工地上最美的“造型师”,每天都在用双手编扎着搬迁户们的“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