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致富好“药方”
作者:杨静 时间:2018-08-24 阅读:221
开出致富好“药方”
——龙场镇尖山村发展百合产业助农脱贫小记
记者 杨静
金秋八月,龙场镇尖山村一眼望不到边的百合种植基地里热闹非凡,几十名村民正挥着锄头挖着百合,这些百合为村民们致富带来了希望,他们精心地挖着、拣选着百合……
近年来,尖山村在该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找“症结”拔“穷根”,开出致富好“药方”,带领全村百姓脱贫致富。
发展百合产业 助力百姓脱贫
走进尖山村百合种植基地,采挖百合的村民欢声笑语不断,脸上充满了笑容。
“以前的尖山村在人们眼中是贫穷落后的,但现在好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燃起了百姓致富新希望。”尖山村第一书记王紫贤说。
尖山村是龙场镇的深度贫困村,全村454户农户,贫困户就有126户612人,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同时,尖山村的生存环境也很差,地貌类型为高原中山地貌,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脱贫致富成为这里最大的难题。
2017年10月,尖山村为响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号召,带领百姓建立了500余亩百合产业种植,提高群众经济收入,帮助百姓脱贫致富,并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为百姓谋福祉。
据悉,龙场镇全镇的百合种植面积共有700亩,其中尖山村种植的500余亩,效益最为明显。
“以前,我们都是在电视上才能看见百合丰收的场景。现在,百合被引进我们村子,带动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比以前种包谷洋芋划算多了。”尖山村灯龙组村民李林顺笑着说。
尖山村自引进百合种植后,不仅带动当地百姓的种植积极性,还引起了周边各村的重视,他们不定期地派村民到尖山村来观摩学习。目前,该村的百合种植已成为了周边村百合种植的引领示范。
“所谓‘秧好一半谷’,尖山村的百合种植效益不错,这次回去,我也要带领我们村的百姓种植百合,也让他们早日致富。”该镇元山村致富带头人李全友一边说一边用手机拍摄下了田间长势良好的百合。
百合效益初显 百姓脱贫不再难
“脱贫攻坚有良方,致富百合来帮忙,共奔小康有希望,百姓心里喜洋洋。”这句顺口溜道出了百合产业为尖山村百姓带来了致富希望。
近年来,尖山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潮中,依托县、镇两级的引领和帮助,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良方,为百姓拔“穷根”带来了新的曙光。
“我们村以前主要靠种植苞谷、洋芋等传统作物维持生计,大家也想发家致富,但一缺项目、二缺资金、三缺技术,想得到做不到,根本没有增收的渠道。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百合种植项目,资金、技术等问题全部解决了。”王紫贤一边挖着百合一边介绍说。
目前,脱贫致富、产业结构调整、百合种植等已成为尖山村村民挂在嘴边的高频热词,村民们发展新产业的热情高涨,都想把百合种植这个新的产业发展好,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据尖山村村主任夏德成介绍,村“两委”目前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百合销售完以后,获取的净利润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的模式进行分红。其中,村集体和贫困户占70%,合作社占30%,而村集体和贫困户的70%再按村集体占20%,贫困户占80%的模式进行分红。
同时,为了能让老百姓充满种植百合的信心,该村村“两委”还引进了福满缘百合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百姓种植,并负责经营管理。
“合作社主要负责管理和销售环节,老百姓种植的百合采收后,合作社将按照每公斤24元的保底价向他们收购。”夏德成说。
“过去,种包谷洋芋只能解决温饱,要想致富,简直是不可能的。去年,百合产业进入到我们村后,我们家也流转了3亩土地来种植百合,如今百合丰收了,我们家的致富希望有了。”该村村民松连巧笑着说。
据了解,尖山村百合产业涉及到龙场镇7个村的190余户精准扶贫户的脱贫致富。
以前尖山村没有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要谈致富确实难。如今,在百合产业的带动下,该村百姓脱贫致富的梦已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