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鼓响 产业发展气象新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8-08-27 阅读:313
脱贫攻坚战鼓响 产业发展气象新
——威宁蔬菜产业发展新观察
记者 李玉荣

大棚内长势喜人的西红柿
时下,放眼磅礴乌蒙大地,处处奏响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昂扬交响曲。
战鼓声声脱贫忙,四场硬仗来帮忙。作为全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威宁,这种节奏感尤为强烈。
浓墨重彩发展蔬菜产业,是威宁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响亮音符。目前,威宁正在按照“213535”的产业发展规划,紧锣密鼓地打好蔬菜产业发展硬战,从80万亩向100万亩的发展目标迈步,助力脱贫攻坚,助推同步小康,产业规模越来越大,脱贫效应越来越明显。
毋庸置疑,交相辉映发展的大棚蔬菜和大路菜,成为拉动威宁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两架马车”。
大棚蔬菜别有洞天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羊街镇交河村,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树间,恒大援建的317个大棚熠熠生辉。
更令人惊奇不已的是棚内的内容。只见棚内200亩果蔬长势良好,青椒生机勃勃,番茄红绿相间,黄瓜一片碧绿。
棚内棚外,工人有的在采摘辣椒,有的在采摘黄瓜,有的在采摘西红柿,有的在装箱,有的在搬运,到处一派繁忙景象。
“没有大棚以前,我们这里大多只种包谷和洋芋,即便种点辣椒、白菜、黄瓜之类的,也是传统的种植方法,一年也就种一季,收成不好不说,效益也不好。哪像现在,辣椒、黄瓜、西红柿不但长得好,还一年可以种两到三季。”正在采摘辣椒的村民朱红梅,停下手中的活对记者说。
“为了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带领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今年一月份,我们引进贵州臻天赐商贸有限公司和广州(港澳)传媒有限公司,在恒大援建的大棚里,分别种植高效蔬菜和特色鲜花,其中蔬菜200亩、鲜花100亩。大棚果蔬不但能克服威宁冷凉的气候特征,还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收入,一份土地可以种出几份的价钱。”羊街镇党委书记吴天成说。
“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让高质量的蔬菜进入大型超市,让特色鲜花卖向北上广。”贵州臻天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施辉学说。
“我家夫妻俩在这里打工,一个月有六七千元收入。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安安心心在这里多赚点钱,多学点技术,早一点脱贫。”常伍香是当地的贫困户,几年前,她和丈夫陈相云都在外地打工。自从交河村的蔬菜基地建立以后,常伍香夫妇就来到了基地打工。
截至目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267户贫困户1226人脱贫致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
这仅是威宁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近年来,为了在高海拔冷凉气候下种出反季节蔬菜,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收入,威宁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单是恒大集团在威宁16个乡镇23个村建设的10396个蔬菜大棚,按每个大棚覆盖一户贫困户及经营主体每个大棚每年付给贫困户700元的标准,每年可让10396户贫困户增收700余万元。(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