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的一封家书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8-08-28 阅读:451
驻村干部的一封家书
——访贵州省人民医院派驻威宁板底乡新华村第一书记李晓东
记者 马召凤

李晓东(左)和当地农户在荞麦地里交心谈心
“亲爱的爸妈、老婆、儿子:我所在的新华村今年要脱贫出列,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无法顾及家事,对不起……”这是6月30日,贵州省人民医院派驻板底乡新华村“第一书记”李晓东写的一封家书。
说是家书,事实上,这封近2万字的家书,家长里短的事情仅是开头的只言片语,更多是李晓东在谈论扶贫工作,谈论驻村的发展和需求。这哪里是家书,这就是一份详细的工作总结、情况汇报、任务清单。
“家书一方面是为了让家人了解我的情况,让他们安心、理解,另一方面是希望他们帮助发动亲友、利用各种资源帮扶新华村。”谈到写家书的初衷,38岁的李晓东如是说。
他回忆,当初决定来新华村驻村,妻子哭了好多回,他被派驻到板底乡新华村驻村的这一事情让夫妻两想要二胎的愿望泡了汤,也一并把正生着病的双亲和7岁的儿子扔给了同样面临着下乡支教的妻子,但是,为了“大家”,他必须暂时把“小家”舍了。
到村的第一天是3月15日,李晓东请村支书孟学江带他到村里转了一圈。说起对新华村的第一印象,生长在内蒙古大草原、当了10年军医才转到省医工作的李晓东没有丝毫难过和退缩:“条件好能让我来扶贫吗?干呗!”
驻村5个多月,李晓东把新华村当成家,一头扎进去,访贫问需、了解村情、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帮扶计划、申请项目、发动单位和亲朋好友的力量……每一件事他都尽心尽力,很快很多事情就得到了落实。
“我们当医生,医院要求我们要把病人当亲人,现在我当村干部,我觉得也是一样的,要把贫困户当亲人。”李晓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三叔,喂猪呢。”
“婶,眼睛好点没有啊?”
“小家伙,要好好读书啊。”
跟着李晓东走进村子,总让人忽略他那一口和当地彝语格格不入的普通话,但凡他走进村子,大人们知道,李支书可能又带着好政策来了,而孩子们呢,则盯着他背上那个大包。对孩子们来说,那个包如同圣诞老人的袜子,每次来都装满了糖果、衣服、指甲钳、书签,当然还有给孩子们的父母带来的各种药。
“但凡闲着,我就觉得我对不起乡亲们。”小到为乡亲们购买指甲钳,大到发动村子成立合作社,在驻村的这五个多月里,李晓东为村子做了大大小小100多件事情。
“本来这个村干部我自己都不想当了,真的是李支书感动了我,人家一个外地人到我们地方如此尽心尽力帮助我们村发展,我作为村干部没有理由扯后腿。”说起李晓东,新华村村支书孟学江举起了大拇指。
“要不是他,村里合作社启动都困难。”孟学江说起成立合作社的事情。李晓东来之前,新华村村委发动13个村民贷款成立合作社,打算找一个山头养孔雀和土鸡、建农家乐。但大伙儿相中的那片山头不通电,本来就缺资金的一群人一筹莫展。李晓东知道后,找到朋友“软磨硬泡”,朋友被他打动,赞助了30万元买了电线杆、变压器、电线,很快就帮合作社拉通了电,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随后,他又请求单位援助,买了开农家乐需要的橱柜、冰柜、桌椅、锅碗瓢盆等用具。
借助新华村地理位置、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优势,李晓东写了十多份商业计划书,不遗余力地招商和争取项目——彝族文化、阿西里西生态产业旅游示范园和分区集中式环保养殖圈舍+新华牛繁育+肥料饲料加工产业示范区等等项目。
李晓东为新华村做的还有很多。联系相关单位考察、研究新华村民族文化和传统,发掘文化和效益的结合点,发展旅游业;带领贫困户赴安顺镇宁、赫章妈姑、黔南贵定学习养殖技术,考察研究农特产品的制作方法,鼓励村民制作彝绣、酒、肉干、丸子、苦荞食品等特产,并发动单位、朋友帮助销售和订购;利用各种人脉资源,协调有关单位、企业和个人为新华小学捐赠了3套智慧教育系统、40台电脑、体育器材、文具、衣服等教学设备和生活物品。帮助贫困户子女争取免费就读省医护校、毕节职校,发动朋友结对资助贫困生;依托单位的力量,对接、联系医务人员到新华村开展义诊、送药,帮助病人联系医院、为贫困户申请免费治疗骨头坏死项目;为村卫生室申请到电脑和网络,联系医院和药厂捐助了药品;为村委会申请了电脑、打印机;为全村申请到1200个花盆,带领大家种花美化环境,自己出钱买了数十种果树、牧草、花籽试种……
短短几个月时间,李晓东为新华村做了大大小小100多件实事,引入价值约400万元的捐助财物。
为了新华村能够按时脱贫,李晓东一天工作16个小时是常态,经常饿了就煮碗面对付一下,有时候甚至吃顿烧洋芋和玉米棒子就顶一天。为了和群众搞好关系方便开展工作,他“入乡随俗”,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说起李晓东对工作的那股认真劲儿,村支书孟学江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下乡。“他做事情很麻利,走路又快,和我一起走村串户的时候,一下车拔腿就跑,一上车就睡着了,因为睡觉的时间少,他只有在工作间隙养精蓄锐。”李晓东所做的一切,干部群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纷纷为他点赞。
“城里来的李医师特别好,对我们老百姓关心得太细致很。”提到李晓东,正在运石头修农家乐的孟学明脱口而出。“见到老人就上去问身体状况,随时背着药品,谁有需要就免费给谁,见到孩子不是给衣服就是给玩具,他很好的。”孟学明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