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8-28

赵超的冠军之路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8-08-28 阅读:633


筑梦前行 超越自我 
赵超的冠军之路
本报记者 沈光勇



赵超近照(图片由赵超家人提供)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亚运会上,赵超和他所在的中国赛艇队在冠军领奖台上(图片由赵超家人提供)


赵超所在的中国赛艇队,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亚运会上,与国旗在一起(图片由赵超家人提供)


8月23日,市委市政府贺信


在赵超小海镇的家里,孩子们通过微信视频与赵超通话时,握起拳头为赵超加油


在赵超小海镇的家里,一家人翻看赵超佩戴金牌的照片时,他的侄儿狠狠亲了一下画面


在赵超小海镇的家里,一家人争相翻看赵超发回的佩戴金牌的照片


在赵超小海镇的家里,赵超初中时的启蒙体育教练员卯时敏与他的家人们通过微信视频与赵超通话


在赵超小海镇的家里,看见发回的金牌图片,他的家人们乐得合不拢嘴


在赵超小海镇的家里,望着奖牌,孩子们的笑脸纷纷表露了对奖牌的尊重与渴望


在赵超小海镇的家里,孩子们拿着赵超曾经获得的奖牌爱不释手

  8月23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第十八届亚运会赛艇比赛中,威宁籍运动健将赵超与队友熊雄、吕凡普、周学武,在男子轻量级四人单桨无舵手比赛中,以6分28秒07的成绩击败东道主夺得该项目金牌。
  捷报传回威宁,赵超家一时欢声笑语、祝贺不断。
  据赵超母亲翟乖姐回忆,消息传回后, 一家人乐得合不拢嘴,赵超的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更是翻箱倒柜把赵超获得的奖牌全翻了出来,挂在脖子上玩“荣登领奖台”游戏,乐此不疲。
  为了走近这位亚运冠军,记者来到了他曾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

★困苦磨炼了他的意志★
 
  “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在走访赵超初中时就读的小海镇小海中学时,记者在宣传栏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正是这样一份追求与执着,让赵超不断超越自我,成就了亚运冠军的荣耀。
  “我家赵超从小体形就比别家娃娃大,一直很听话也很勤快,割草挖洋芋做家务什么都干,体育也很好,一直喜欢打篮球。”翟乖姐说。说起赵超的成长故事,这位不善言辞的母亲,记忆显得有些零散,让她印象深刻的,只有赵超上学时那段6公里的山路。
  据翟乖姐回忆,从6岁启蒙到初中毕业,赵超每天早出晚归,得走6公里山路上下学。特别是冬天,上学往往“两头黑”,早上去个天不亮,晚上来个月亮上。可当翟乖姐问赵超摸黑走路怕不怕时,赵超只说不怕,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
  当时,他们一家经济条件不好,有好几年都靠国家低保支撑。“2008年,他去毕节体育运动学校学习,有一次他打电话回家要钱,我们找亲戚借了500元,给他打了300元,家中留下200元,还是挖洋芋卖了才还上。”翟乖姐说。
  寒来暑往,数年奔波,正是这段岁月里的辛酸历程,锻炼了赵超的体格和耐力,也磨砺了他的毅力和胆识,让他比同龄人更加坚韧和不屈。

★成功,离不开热爱、坚持和努力★

  赵超喜爱体育运动,也正因为这份喜爱,他碰到了走出毕节,迈向世界,问鼎亚运冠军的机遇。
  时间回溯到2005年,当时的赵超除了喜欢篮球,还喜欢在小海中学那条极简易的200米田径赛道上训练体能。
  “虽然当时训练场地很简陋,但赵超和同学们却能认真地坚持下来。”小海中学体育教师卯时敏说。他也不曾预料,赵超心中那粒小小的体育种子,若干年后,竟然长成了一株为国争光的大树。
  2008年,毕节市体育运动学校(原毕节地区少体校)派出教练到各县挑选运动员,赵超被选中。这正式开启了他的体育之旅,也让他开始了紧张的赛艇基础训练。
  “当时,小伙子在体格和力量方面展现出来的天赋,都让大家看好。”毕节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赵超的启蒙教练员王奠南说。
  14岁、15岁,2008年、2009年,这是赵超人生的关键转折点,在王奠南的精心培养下,赵超取得了长足进步。
  因成绩优秀, 2012年,赵超入选贵州省赛艇队。此后,他的训练强度更大,科目设置也更加专业了。在教练员蒋波、王文虹的悉心指导下,赵超得到了更大发挥:2016年获赛艇亚洲杯冠军;2017年获全国赛艇冠军赛冠军;2017年获第十三届全运会赛艇第五名。
  2017年,赵超正式入选国家赛艇队,成为现役运动员。
  一路走来,因为热爱、坚持和努力,23岁的赵超迎来了他体育道路上又一次突破与成功。前路漫漫,我们希望赵超能一路披荆斩棘,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