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产业”推开致富门
作者:陈美群 时间:2018-08-30 阅读:331
“向阳产业”推开致富门
——二塘镇艾家坪村向日葵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侧记
记者 陈美群
春华秋实,入秋后的二塘镇艾家坪村迎来了向日葵丰收季。
近日,记者走进二塘镇艾家坪村二组,漫山遍野的向日葵映入眼帘,美不胜收。有的向日葵已经成熟压弯了腰、含羞的垂着头,有的迎着灿烂的阳光,绽放着笑脸。
早种的向日葵喜获丰收,种植户正在地里忙着采收。晚种的向日葵正逢花期,向日葵地里游客兴致勃勃的拍照,不时发出“呀,好美!”的赞叹。
近年来,二塘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旅游特色农业,在艾家坪村种植200余亩向日葵和芸豆。旅游业和销售葵花籽带来的双重收益,进一步加快了艾家坪村部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探索出路 种下“向阳产业”
“这山旮旯里,不想想办法,增收难。”艾家坪村村委会主任唐朝如是说。
2015年以前的艾家坪村,凹凸不平的坡耕地沉寂而缺少生机,农民也只能靠种传统的农作物维持生计,种植观念的落后制约了农户增收致富的步伐。
2015年底,二塘镇政府和艾家坪村村支两委工作人员多次实地调研勘察后,决定依托102省道便利的交通,适宜种植葵花和芸豆的气候和土壤在艾家坪村一组和二组大规模发展葵花、芸豆特色农业。
探索出发展出路,接下来要怎么实施种植?
村两委开始动员有干劲、想发展的农户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
艾家坪村二组的贫困户李伍朝在得知村两委的想法后,踊跃的参与了,随后成立“威宁县庆收葵花种植厂”,2016年年初便以“小微企业+农户+贫困户”的模式种植了200余亩向日葵和芸豆。
“我家在08年以前日子也还算富裕,就是在08年的时候出了一次车祸,赔了别人八九万块钱,自己也在车祸中受伤留下了后遗症,之后就再也无法干重活,家里面也就贫困了。”李伍朝一脸无奈地说。
李伍朝告诉记者,2014年年初,给村里提出申请,之后被识别为贫困户,但他心里很愧疚,按理自己不能成为国家负担,可又苦于找不到致富出路。2015年年底政府和村里面鼓励农户搞农业种植,李伍朝便下决心要好好干,再奋斗一把。
说干就干!2016年年初200余亩向日葵和芸豆在艾家坪村破碎的土地里生根发芽,李伍朝家和部分农户的幸福生活也在这个春天生长出希望。
农旅结合 推开致富之门
“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这观光农业还真是要好挣钱些,以前都不敢想这里会发展观光农业,还吸引来这么多游客”。李红兴乐呵呵地说。
记者见到李红兴时,他正和父亲李伍朝在地里忙着采收葵花籽。
李红兴告诉记者,2016年和2017年,正逢花期时有几千名游客前来赏花,2018年游客大增,目前已经接待了10000余名游客,游客主要是四川和重庆的较多。
在向日葵种植基地里,记者遇到很多来自四川和重庆的游客,其中来自四川的一对夫妇给人印象深刻。
丈夫拿着相机一会儿站着、一会儿蹲着、一会儿跪着给妻子拍照,妻子则在葵花地里翩翩起舞,很是陶醉。
葵花基地旁,农户有的摆摊卖凉粉、有的卖烧洋芋和烧玉米,一看生意还挺好。
特色观光农业的发展,不仅在农业本身有了收益,还通过旅游业带动了服务业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据了解, 向日葵每年6月进入花期,花期长达3个月之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赏花,很好地带动了乡村休闲游。进入8月底,向日葵相继成熟后便可以销售葵花籽。
李伍朝给记者看了看他的手机说:“你看,这里都是求购葵花的微信群,我把葵花籽的信息一输进去,就有人给价,我们看着合适就让他们过来拉,方便得很。”说着,李伍朝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葵花种植收益最好的当数李伍朝家。两年前,他还是“靠天吃饭”的贫困户,而如今一年下来怎么也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过上了充满希望而幸福的生活。
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生长,是因为太阳带给它光明和力量,而李伍朝的“太阳”,就是二塘镇政府和艾家坪村村“两委”班子。
近年来,艾家坪村筑牢基层党建根基,结合当地实际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富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围绕发展葵花产业、芸豆产业、马铃薯种植产业、中草药产业等,努力让艾家坪村村民过上好日子。
迎着灿烂的阳光,葵花基地里还未成熟的一株株向日葵绽放着笑脸,带给游客的是满眼金色花朵的美景,而带给艾家坪村民的则是一个金灿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