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8-31

路过石门坎

作者:邓招能 时间:2018-08-31 阅读:289


  路过石门坎,沿着岁月磨光的石梯,拾级而上,一路寻觅册封已久的故事。我不奢求太多的物华天宝,也不苛求太多的视觉冲击。倘若在不完全记录下来的史书中或者一山一水间,能找到触动我心灵的典故或情愫就足够了。
  到石门坎,刚好赶上春天。山花开了,满坡满地、陡岩峭壁都是,叫不出名字。白色的杜鹃,多彩的映山红,连同苗族同胞的裙摆,都是盛开的花朵。“待到山花烂漫时,谁在丛中笑。”远方的客人,你留下来嘛!品尝夹道相迎的包谷烧,聆听天籁般的民谣,体验淳朴的民风,跟着随性起舞的脚步。一切是那么的自然。
  站在石门,注目远眺。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原来的水,一切如故。依山傍水的乡亲,走了一拨又一拨,静静的、轻轻的,他们在石门坎这片平实而厚重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高低深浅的脚印,是他们的,也是大地的。
  一寨一院,阡陌相连。没有人会追问,他们会带走什么。劳作归来的人,坐在院坝上,说天、说地、说山、说水、说花鸟虫兽,也说人生苦短。果树围着屋舍,开花的开花,挂果的挂果。鸡鸣狗吠,炊烟袅袅。一切静谧如初。
  诵经念文,口传身教。没有人会追问,自己得到了什么。虔诚、慈祥、善良、勤劳,都是时光刻在他们脸上抹不去的标签。长者,容颜苍老,如大地。拜天,拜地,拜山,拜石,拜火,拜水,拜一棵树,求得枝繁叶茂;拜祖宗先人,喜迎子孙满堂。
  生命就是这样。轻时,如草木;重时,如大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风雨无阻,风雨兼程,风雨人生。尘归尘,土归土。我已将自己想象成一块被风干的石头。
  生为山里人,做过放牛娃。我知道追赶太阳起居的乡亲,奔波在苦辣酸甜里,等星星,盼月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无绝人之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坚信,一切都是天造地设,一切都是前世修来,一切都是因果。风餐露宿,我们不怨不恨。
  我不知道,石门坎是印在云贵高原的一块伤疤,还是开在崇山峻岭的一朵奇葩。如今的石门坎,这个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硬是将茅草屋变成了小洋房,将土疙瘩变成了金坨坨。那个看天吃饭的弹丸之地,构筑起了一方精神的高地,成为脱贫攻坚的样板。不知何时起,我对石门坎的印象由牵挂变成了向往。
  石门坎,已不再是那个一成不变的山旮旯,已不再是青黄不接的代名词,已不再是边远落后的穷乡僻壌,已不再是山里人迈不过的坎,已不再是封闭的山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的石门坎,正在被伟大的时代改写。出山的人,大步流星;进山的人,络绎不绝。
  在牧师楼前,在足球场上,在游泳池边,在这个边远的地方,我找到了那一束文明的火种,听到了那一个传遍东西方的故事,看到了几颗星辰,一弯明月。石门坎的天空,是如此的空旷;石门坎的大地,是如此的干净;石门坎的乡亲,是如此的幸福。若有下次,我一定再来,来寻找,来见证,一切都在如日中天,一切超出我的想象。
  路过石门坎,路过人生的驿站。告别了石门坎,我坚信,关于他的典故有青山作证;关于他的传奇必将继往开来。这一点,我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