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激发人才活力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周星 时间:2018-08-31 阅读:207
本报讯(记者 周星) 今年以来,威宁坚持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力量向脱贫攻坚一线汇聚,积极引导各类优秀人才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激发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形成人才合力,助力脱贫攻坚。
深入推进“人才扶贫工程”。大力实施“科技人才联乡帮村”“领创项目示范引领”“乡土人才扶贫带富”“情系威宁人才回归”“圆梦小康专家行动”等“五项行动计划”。开展“人才扶贫示范县”创建工作,指导各乡镇做好“人才扶贫工程示范乡”创建工作,推进“人才扶贫工程”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点的打造。继续抓好“百万农民技能大培训”,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统筹各类人才力量攻坚克难,扩大人才扶贫工程“战果”。
围绕脱贫攻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集聚全面小康人才。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引才行动”,聚焦“产业脱贫、教育脱贫、医疗脱贫”引进一批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文化旅游、专任教师、教育工作管理者及医疗卫生等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持续引进金融人才、大数据人才、科技副职等急需人才。借助统一战线平台和毕节试验区的政治优势,赶乘“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风,全面深化与广州等帮扶城市的人才工作交流合作,聚拢教育、卫生、科技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培育农民讲师,支持返乡创业青年在本土创业,带动群众致富。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抓住国家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机遇,吸引聚集专家人才到威宁转化成果、领衔项目、领办企业等,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抓好各类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培训。紧紧围绕培养造就适应试验区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需要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继续开展重点产业、重点学科人才团队建设工作,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团队进行申报。继续抓好各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做好“西部之光”“甲秀之光”访问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推荐申报工作和“十百千”“百千万”人才的遴选培养工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农村“产业链”急需人才。深化“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建立农业专家团队与深度贫困村联系机制。
营造人才良好环境。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在广大知识分子群体中深入开展“爱国、奋斗”精神教育,通过组织专家参加国情省情研修等渠道,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改进人才使用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完善“一站式”服务,加强对引进人才的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认真落实《毕节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优惠政策。关心专家身心健康,加强特殊一线岗位专家医疗保健工作。大力宣传表彰优秀专家和团队,加大“人才扶贫工程”宣传报道力度,做好“人才工作宣传月”等工作,深入挖掘和报道全县“人才扶贫工程”及其他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典型经验。传递更多人才工作好声音,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